昨天晚上煮挂面,盯着锅突然就愣神了 ——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干巴巴的面条刚扔水里,“咚” 一下就沉底了,跟小石子似的,搅都搅不起来。结果煮了没两分钟,哎?就开始往上冒,有的还竖起来漂着,跟小鱼似的在水里晃悠。这到底是为啥啊?
我一开始琢磨,是不是面条煮软了,里面跑进空气了?变轻了才浮起来?可转念一想,不对啊!要是进空气就行,那我把生面条捏碎了,它也没见飘起来啊。再说了,有时候煮那种宽面,厚愣愣的,浮起来的时候也没感觉它 “空” 啊。肯定不是这么简单。
后来我问了我妈,她跟我说 “熟了就浮呗,哪有那么多为啥”,可我就是好奇。直到上次看美食博主做饭,人家随口提了一嘴,我才有点明白 —— 原来跟面条本身的料子有关系!你想啊,面条不就是面粉做的嘛,里面有淀粉还有那啥… 蛋白质。刚下锅的时候,面条硬邦邦的,密度比水大,可不就沉下去了嘛。
煮的时候那水 “咕嘟咕嘟” 冒泡泡,热量往面条里钻,就跟小虫子似的在里面拱。淀粉一受热就不行了,开始发黏、变软,我记得好像叫什么 “糊化”?反正就是跟熬粥似的,变得糯叽叽的。然后蛋白质也跟着凑热闹,受热就变样了,以前学过忘了叫啥… 反正这俩一折腾,面条里面就不是实心的了,变得松松垮垮的,全是小细缝。
你猜怎么着?水就顺着这些小缝往里面钻,把面条给撑得鼓鼓的。而且煮久了,面条里的水分一多,还会变成水蒸气,那些小细缝就成了小口袋,把水蒸气裹在里面。这么一来,面条的体积就变大了,可比刚下锅的时候胖多了。哦对了,好像有个什么原理… 跟浮力有关的?忘了叫啥名儿了,反正就是东西占的地方越大,排开的水越多,就越容易往上浮。等面条变胖以后,排开的水够多了,浮力超过它自己的重量,可不就飘起来了嘛。
说起来也有意思,以前煮面条就光顾着等熟,从来没注意过这些。现在知道了以后,每次煮面都忍不住盯着看 —— 看着它们从锅底慢慢冒上来,有的还会翻个跟头,跟看小节目似的。你说生活里这些小事儿,看着平平无奇,居然还有这么多门道。就跟上次我发现煮饺子也是这样,熟了就浮起来,说不定原理差不多?不过饺子里面有馅儿,可能又不太一样,回头我得再试试。
你们平时煮面条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这个啊?是不是也跟我一样,盯着锅发呆过?或者你们有没有别的想法?比如煮手擀面和挂面,浮起来的时间好像不一样?快在评论区跟我说说,我特想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啥好玩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