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以来,福建各地乡村旅游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乡村度过悠闲惬意的假日时光。近期,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探访福建特色渔村、传统古村落,看福建如何将文旅资源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
位于宁德市霞浦县的三沙镇东壁村,游人如织。登高远眺,只见青山环抱、碧海连天、渔舟唱晚,诗意盎然。一侧是依山而建的民宿群落,另一侧是唯美的海岸线与落日余晖。
这是2024年11月29日在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拍摄的落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以前我们家靠出海捕鱼为生,如今东壁村‘火’了,我兼职做起了‘渔模’,配合摄影师记录耕海画面。”东壁村村民杨雪香说,她还经营着一家民宿,年收入超过20万元。
海景民宿与滩涂摄影是东壁村旅游的两大亮点。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弧形泳池、落地玻璃窗与无垠的大海相映成趣,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幅美丽的风光照。
“2024年,东壁村接待游客约240万人次。渔民们通过开民宿、大排档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增收。”三沙镇党委书记黄柯锦说。
坐落于闽东群山之间的畲族村落,同样焕发着独特魅力。徜徉于宁德市八都镇猴盾村,原生态的畲歌婉转悠扬,古民居、酒坊、茶庄等吸引众多游客驻足。猴盾村党支部书记雷美凤说,去年,村里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
在泉州晋江传统村落中,梧林传统村落享有盛誉,不仅是网友们频频推荐的“打卡地”,也是融合新式体验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走进梧林村,仿佛置身一座“华侨建筑博物馆”——哥特式洋楼、中西合璧的番仔楼、闽南红砖厝……它们造型不一、风格迥异。晋江市梧林青普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俏云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古建筑,村里共有132栋。”
2025年8月19日,游客在福建晋江梧林村体验旅拍。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在梧林村,青石板路上游人如织,游客们以建筑群为背景,身着南洋“娘惹”服饰,手持油纸伞前来“打卡”。据统计,2024年,梧林村吸引海内外游客近200万人次。
数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荒草丛生,建筑老旧破败,有不少“残垣断壁”。2017年起,晋江市对梧林村进行整体规划及保护性开发,梳理特色建筑群,引入多元文化业态,让古老村落重焕新生。
“家乡变得越来越好,有近30位青年和我一样返乡创业,形成了主题博物馆、剧本杀等富有特色的游玩项目。”返乡创业青年蔡灿艺2020年在村里开了一家咖啡馆,每当谈起梧林的变化都感慨万千。
挖掘人文内涵、守护文化底蕴,梧林村的“新生”是福建盘活乡村旅游资源的一个缩影。
位于泉州湾入海口的蟳埔村,曾是以渔业为主的小村落,如今凭借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火爆出圈,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850万人次。穿梭于蟳埔村的蚵壳厝之间,随处可见簪发戴花、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宛如移动的花海,将整座村庄点缀成生动的民俗画卷。
2025年8月18日,在蟳埔村,一名蟳埔女骑电动车从几名体验“簪花围”妆造的游客前经过。新华社记者 肖潇 摄
蟳埔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庄群介绍,2025年以来,蟳埔村推出簪花、旅拍、看戏、品鲜、乐购等“八大体验”,带动文创、餐饮、民宿等业态发展,当地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目前,蟳埔村有近300家旅拍店铺,日均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一场由“簪花围”吹起的文旅东风,正让这座古老渔村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美丽蜕变。(记者周义、董建国、王雨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