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将渐渐退场,凉意开始潜入空气。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立秋并不等于立刻迎来凉爽,反而可能面临一个新的健康挑战——秋燥。鹤颜堂提醒大家,秋燥虽然来势不猛,却像细水长流般影响着呼吸道、皮肤乃至情绪,若不注意,容易在不知不觉间让身体“缺了水”,状态下滑。
从中医角度看,秋季属金,与肺相应,而肺喜润恶燥。到了立秋,空气中的湿度会逐渐下降,这种干燥环境容易让人出现口干咽燥、鼻腔不适、皮肤发紧等情况。鹤颜堂建议,秋燥防护的第一步,就是“未病先防”,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增加润养。比如早晚适量喝些温水,避免一口气大量喝凉水;居家环境可用加湿器或在房间摆放一盆清水,以保持空气湿润。
除了环境调节,作息习惯也是防御秋燥的重要一环。立秋后,昼夜温差会逐渐拉大,早晚凉意明显,这时候最好顺应节气调整作息,做到“早卧早起”。早睡有助于养阴,早起可以舒展筋骨、呼吸新鲜空气,对身心状态的稳定非常有益。鹤颜堂还建议大家,在早起时可以做几个简单的伸展动作,让身体在温和的活动中逐渐清醒。
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润燥的食材,比如梨、苹果、葡萄、芝麻、百合等,它们能帮助缓解口鼻干燥感。但鹤颜堂也提醒,不必盲目追求“多吃某一种”,饮食讲究多样和平衡,尤其要避免过于辛辣或油炸的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燥热。
衣物选择上,立秋后不要被“秋”字迷惑。天气虽有转凉的趋势,但白天的气温依然可能偏高。鹤颜堂建议大家根据早晚温差准备一件薄外套,方便随时增减,避免受凉。特别是肩颈和腹部,是秋季防护的重点区域。
情绪方面,秋季也容易让人出现“秋乏”或“悲秋”的感受,这与日照时间缩短、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鹤颜堂建议,可以多进行户外轻运动,接触自然光线,同时适度与朋友、家人交流,保持情绪的稳定与愉悦。
总的来说,立秋是一个由热转凉的过渡时期,养生的重点是“润燥养肺、顺应节气”。鹤颜堂希望大家在这段时间里,不仅关注气温的变化,更要提前做好生活习惯的调整,让身体平稳过渡到秋季的节律中。防护秋燥,就像在门口加了一道屏障,把干燥的影响阻挡在外,把舒适的状态留在身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