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60项世界遗产,填补了宁夏空白;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实现5A级景区地级市全覆盖;中卫大漠黄河(沙坡头)旅游度假区评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带动宁夏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宁夏以“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为IP统领,打造“到宁夏,给心灵放个假”“星星的故乡”等差异化子品牌,“宁夏归来不看沙”“世界葡萄酒之都”“世界文化遗产地”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十四五”以来的五年,宁夏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旅游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游客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银川凤凰幻城、漫葡小镇、图兰朵小镇等为代表的旅游新场景,培育形成富有宁夏地域特色文旅IP,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花费分别由2020年的3429.54万人次、199.06亿元增加到2024年8129.78万人次、769.77亿元,年均增速24.08%和40.23%,旅游业服务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作用不断显现,成为彰显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依托宁夏旅游资源分布、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容量,编制《宁夏“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黄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保护规划》等重大规划20余项,制定《关于进一步做优做强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引客入宁”以奖代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性文件,全力构建“一轴一廊一核三区”全域发展新格局(一轴: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发展轴;一廊: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长廊;一核:强化银川文化旅游发展核心区功能;三区:打造中卫休闲度假旅游区、六盘山生态红色文化融合区、东部历史文化展示区),着力推动景区旅游向综合旅游转变、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单一链条向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并迭代升级,加快建设彰显宁夏魅力、度假体验丰富的西部国际旅游目的地。
宁夏始终把“发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作为做优做强宁夏旅游业的“金钥匙”,着力提升宁夏旅游业核心竞争力、产业协同度,推动文旅产业纵向深耕产业链,横向融合新业态。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累计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600万人次左右,实现旅游花费14亿元左右,46个村镇入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西吉龙王坝村、利通区牛家坊村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典型。
连续举办四届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节,培育葡萄酒酒庄类、枸杞类旅游景区24家,“葡萄酒+文旅产业”发展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先行区建设典型案例,宁夏被授予“推荐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称号。
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星星的故乡”特色旅游品牌,举办星空旅游大会、星空朗读等特色活动,打造沙漠星星酒店、星空探秘营地等度假产品,“星星的故乡”成为宁夏文旅创新IP,是宁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样板。
沙漠星星酒店、钻石酒店、安漠酒店等一批高端住宿集群,推动上河堡文化旅游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宁夏;以银川花博园—览山公园—阅海湖为代表的城市新地标,览山公园成为深受游客热捧的网红打卡点;《看见贺兰》《不朽的长城》《沙坡头盛典》等一批精品旅游演艺,成为吸引睛引流的亮丽名片。“畅游宁夏·悦享生活”等特色活动,实施“引客入宁”优惠、减免景区门票等一系列促消费、惠民生举措,全力推动宁夏文旅消费市场繁荣兴旺、活力奔涌。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