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加班到九点,饥肠辘辘地打开外卖软件,划来划去愣是没下单。最后摸出冰箱里半袋挂面,打了个鸡蛋,撒把葱花,蹲在厨房狼吞虎咽时,鼻子突然就酸了。这味道明明跟我妈做的清汤面没差多少啊,可吃着就是不对劲。
我妈煮面从来不用那么多讲究。水开了揪一把面条扔进去,等面浮起来,磕个鸡蛋在碗里搅散,舀两勺面汤冲开,再把面条捞进去。葱花都是冰箱里常备的,剪几刀撒上去,连香油都很少放。可小时候就爱这口,放学回家书包一扔,扒着厨房门等她端出来,烫得直哈气也非要一口接一口。
前阵子回家,我妈蒸了锅馒头。就是最普通的面粉发酵,没放糖也没加牛奶,表皮坑坑洼洼的,不如外面买的光滑。可我掰了半个就停不下来,就着她炒的土豆丝,不知不觉吃了两个。我爸在旁边笑我,说这馒头碱放多了点,有点发涩,你还吃得这么香。我也说不上来,就是觉得噎得慌的时候,喝口我妈晾的白开水都觉得舒坦。
记得高中住校,每周最盼的就是周六中午。我妈总会骑着那辆旧自行车,车筐里装着保温桶,里面是炒得油亮亮的茄子。她总说学校的菜没油水,茄子得多搁点蒜爆锅才香。其实那茄子炒得黑乎乎的,有时还带着点焦糊味,可我和同宿舍的姑娘们抢着吃,最后连汤汁都要拌米饭扫光。有次我妈来晚了,站在宿舍楼下等我的时候,保温桶的盖子没盖紧,菜汤洒了半书包。她急得直跺脚,说回去再给我重做,我却拉着她的手说没事,就这么吃挺好。那天的茄子带着点书包的帆布味,我却觉得比任何时候都好吃。
上个月跟朋友去网红餐厅,菜单上的菜名花哨得很,摆盘精致得像艺术品。可吃着吃着就走神了,想起我妈做的西红柿鸡蛋。她总爱把鸡蛋炒得碎碎的,西红柿炖得烂烂的,汤汁泡米饭能吃两大碗。朋友笑话我没见识,说这可是米其林大厨的手艺。我没反驳,就是突然特别想家。
昨晚给我妈打电话,说想吃她做的腌萝卜。她在那头絮絮叨叨,说现在萝卜还没到时候,有点硬,等过阵子霜降了,腌出来才脆。又问我是不是工作太累了,饭吃得不规律。挂了电话我才发现,其实我想念的哪里是腌萝卜,是她站在灶台前,一边唠叨一边给我装罐子里的样子。
今天早上路过菜市场,看到有人卖那种小油菜,绿油油的带着泥土。突然就想起我妈炒油菜时,总爱放几粒花椒,说这样能去点腥味。其实油菜哪有什么腥味,可她每次都这么做。以前总嫌她啰嗦,现在却觉得,那股子淡淡的花椒香,比任何香料都让人安心。
或许就像我姥姥说的,妈妈的手像是有魔法。同样的米,她煮出来的就带着点甜;同样的菜,她炒出来的就有家的味道。这话听着挺俗的,可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那些简单的菜里,藏着她半夜起来给我掖被角的温度,藏着她目送我上车时没说出口的牵挂,藏着我们一起坐在昏黄灯光下吃饭的安稳。
你说这是为啥呢?可能就是因为,再简单的菜,只要是她做的,吃的时候就觉得心里踏踏实实的,好像不管外面有多少烦心事,只要回到家,能吃到她端出来的一碗热饭,就什么都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