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不仅是西藏人民欢庆的时刻,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光荣。在这个充满荣光的日子里,我不禁回想起前不久我们一家人的川藏之行——那十二天的旅程,不仅是一次身体的远征,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涅槃。此刻,我愿将这段经历沐浴在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荣光中,让个人的体验与时代的巨变交相辉映,共同解读这片神秘土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的密码。
让我从折多山垭口说起。这个被称为“康巴第一关”的险峻之地,在西藏解放前,曾是阻隔西藏与外界联系的天然屏障。恶劣的气候条件、险峻的地势让这里人迹罕至,成为名副其实的“鬼门关”。当我们一家驾车抵达这里时,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给了我们这些初来者一个下马威。海拔4298米的雪暴如同天神的震怒,将天地搅成混沌初开时的模样。妻子脸色青白,不停地吸着氧气;孩子们一改往日的喧闹,安静地望着车窗外若隐若现的“西出折多”石碑。我擦去车窗上的冰花,看见后视镜中的自己嘴唇发紫,宛如熟透的青稞穗。
然而,更令人震撼的还在后头。当我们的SUV艰难攀上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垭口时,眼前的世界只剩下铅灰色的天空与惨白的雪地。狂风卷着雪粒抽打着车身,发出令人心悸的噼啪声。这种惊心动魄的感受,若非亲历,实在难以言表。
而怒江七十二拐的险峻更是超乎想象。12公里的路段上有130多个急弯,车轮紧贴着没有护栏的悬崖边缘行驶,仿佛行走在天地的刀锋之上。万丈深渊下,怒江翻腾咆哮,发出沉闷的雷声。妻子不由自主地闭眼诵念六字真言,孩子们屏息凝神地盯着前方每一个夺命弯道,手心里全是冷汗。
正是在这样的生命禁区,在这样的群山险壑中,新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奇迹。十一万筑路大军以血肉之躯在冰崖绝壁上开凿天路,打通了一个个“鬼门关”,让西藏与祖国母亲紧紧相依。要知道,在修筑这些道路的过程中,每推进一公里,就有七个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高原,化作了山脉的脊梁。
西藏的巨变,首先是人的精神巨变。是中国共产党让千年匍匐在地的西藏人民挺直了脊梁,迸发出战天斗地、改变命运的磅礴力量。
最让我们一家人感慨万千的,是参观西藏博物馆的经历。在“封建农奴制”展厅里,女儿盯着那副“人头税”秤具瑟瑟发抖,带着哭腔问道:“为什么人不如银子重?”展柜中小女孩的破皮袄让妻子失声痛哭——补丁摞补丁的布料诉说着千年暗夜的残酷,每一针每一线都缝着血泪。
当看到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的珍贵影像时,我们意外地看到了格桑的爷爷——那位曾经是农奴的老人。他对着镜头展开人生第一张土地证,颤抖的手指轻轻抚过纸面,如同抚摸初生婴儿的脸庞。当他按下手印时,那鲜红的印记如同雪山上绽放的红梅。老人眼含热泪说:“金珠玛米把太阳种在了我们手心里!”这句朴实的话语,透过六十年的时光,依然灼热感人。
现代展区的数据令人震撼:西藏人均寿命从35.5岁跃升至71.1岁,3195所学校如繁星般散布雪域高原,青藏铁路如巨龙腾跃在世界屋脊。在易地扶贫搬迁新居的实景模型前,视频中的藏族老人摸着暖气片憨笑,皱纹里盛满蜜糖般的喜悦:“共产党给的黑帐篷(新居),比牧区的白帐篷暖和十倍哩!”窗外,一群戴红领巾的藏族孩子正走过广场,他们清脆如铃的笑声,与展厅内农奴镣铐的声响形成跨越时空的和鸣。
博物馆给予我们最深的感悟是:西藏真正的活佛不在布达拉宫,而在对面的西藏解放纪念碑!那是用无数生命铸就的丰碑,是用信仰浇筑的精神图腾。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春华秋实。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跨越,创造了从贫穷落后到繁荣进步的人间奇迹。这片曾经被苦难笼罩的高原大地,如今处处绽放着幸福之花。
看吧!铁路如巨龙穿越大山之巅,5G信号覆盖偏远村落,孩子们在现代化教室里书声琅琅。青藏公路、川藏铁路、拉萨机场……一条条天路将西藏与祖国大家庭紧密相连;教育事业、医疗卫生、文化建设……一项项民生工程让西藏人民享受到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我们深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的发展基础已经夯实,发展成果已如格桑花般绽放在雪域高原的每个角落。下一个六十年,西藏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谱写更加壮丽的现代化篇章,让高原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见证奇迹的时代注脚!
六十年一甲子,是轮回,更是新生。西藏的沧桑巨变,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这条天路,不仅是通向外界的物理通道,更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心灵之路、希望之路、幸福之路。在这条路上,西藏人民正与全国人民一道,携手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下一篇:侯蕴一 陈苜夏:迪士尼的魔法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