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风
不再是盛夏那种黏腻的热
而是掀起衣角的爽利
渐渐变黄的叶子
是大地的暗号
立秋到了
何为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时,斗指西南,太阳抵达黄经135度,此刻天地间正上演着阳收阴长的转折。从这一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今天
我们就来聊聊
当立秋遇上三伏天时
需要注意的5件事
助你安稳度过“秋伏之交”
“秋伏之交”5大注意
别贪凉
小心“秋后算账”
立秋后,虽然早晚气温略有下降,但白天依然炎热,很多人仍然习惯吹空调、吃冷饮、洗冷水澡。然而,此时人体阳气开始收敛,过度贪凉会导致寒邪入侵,可能引发肠胃不适、关节疼痛、感冒咳嗽等问题。
养生建议:
1.减少冷饮摄入,多喝温水或温热的养生茶(如姜枣茶、陈皮水)。
2.空调温度别太低,建议26℃左右,避免直吹。
3.避免睡凉席,可换成亚麻或棉质床单,防止寒气入体。
别盲目“贴秋膘”
小心消化不良
习俗“立秋贴秋膘”认为夏天消耗大,立秋后要多吃肉补身体。但现代人普遍营养充足,且三伏天脾胃功能较弱,突然大量进补,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肥胖、血脂升高、湿热加重等。
养生建议:
1.先调脾胃:立秋后先吃些健脾食物(如山药、莲子、小米粥),再适量进补。
2.荤素搭配:可选择鸭肉、鱼肉等清淡肉类,搭配蔬菜、粗粮。
3.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烧烤、火锅等重口味食物要适量。
别熬夜
小心“秋乏”加重
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习惯晚睡,但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熬夜会损耗阴血,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秋燥上火、情绪低落等。
养生建议:
1.早睡早起:尽量在22:30前入睡,顺应自然规律。
2.午休补觉:中午小憩20分钟,缓解疲劳。
3.睡前泡脚:用温水泡脚15分钟,有助于安神助眠。
4.睡前少玩手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建议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
别剧烈运动
小心耗气伤阴
夏天运动出汗多,立秋后如果仍进行高强度运动(如长跑、剧烈球类运动),可能导致耗气伤津加重秋燥、心肺负担加重易诱发心脑血管问题、感冒等。
养生建议:
1.选择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
2.运动时间调整:避开正午高温,选清晨或傍晚。
3.及时补水:运动后喝温水,避免冷饮。
要调节情绪
小心“悲秋”情绪
秋季对应“肺”,肺主悲,立秋后日照减少,人容易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悲秋综合征”——莫名伤感、焦虑、失眠。
养生建议:
1.多晒太阳:早晨晒背10分钟,有助于提升阳气,改善情绪。
2.保持社交:多与亲友交流,避免独处时间过长。
3.听舒缓音乐:如古琴、轻音乐,帮助放松心情。
古人将立秋概括为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经过小暑、大暑的炙烤之后
生命在清凉里得到了休整
立秋不是告别
而是把盛夏的炽热
酿成琥珀色的光
收好夏的锋芒
捧住秋的丰盈
你的立秋仪式感是什么?
是为家人炖煮秋膘的烟火气?
还是独创的节气小仪式?
欢迎在评论区晒出你的立秋时刻
分享你的立秋仪式灵感!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山东广播电视报、山西省中医院、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部分图片由即梦AI制作
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出品
监审:葛慧慧 编审:彭瑞 编辑:张文文 责编:张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