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姚双玉 通讯员 齐天尚 潍坊报道
架起天幕穹影、撑开帐篷小屋、铺展折叠桌椅……在潍坊市潍城区浮烟山旁的青麓露营地,市民们在草地上围炉烧烤,孩童们在一旁追逐嬉戏,尽情拥抱自然,欢声笑语中,烟火气不断升腾。
潍城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探索“露营+研学”发展模式,在消费场景创新、文旅业态融合上持续发力,露营经济蓬勃兴起,为促消费注入新活力。
“露营热”点燃多元消费新引擎
在青麓露营基地内,26岁的市民小李和三个好友围坐在烧烤架旁,炭火上的肉串滋滋作响,冰镇啤酒的泡沫在杯中欢快地跳跃。“最近天气真好,出来呼吸下新鲜空气感觉很舒服。这已经是我们这个月第二次来这露营了。”小李一边摆弄着桌椅,一边笑着说,好朋友们平时上班都挺忙,到了周末相约一起来热闹热闹,就像一次小型团建。
“我们始终致力于打造集自然教育、户外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高品质露营目的地,立足浮烟山独特的自然资源,精心规划建设了多个功能区域,满足游客从‘简单过夜’到‘精致体验’的消费升级需求。”青麓营地负责人考敏华介绍道。
像小李这样的露营爱好者并非个例。近年来,潍城区露营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消费群体也不仅仅是年轻人,中老年群体正为露营市场注入消费新活力。与年轻人热衷的潮流玩法不同,他们更看重露营带来的健康体验和天伦之乐——清晨在帐篷外舒展筋骨,午后与儿孙围坐野餐,傍晚和老友闲话家常。
“露营+研学”丰富文旅新业态
抢抓露营经济新“风口”,推动“露营热”从“网红”到“长红”,要不断探索出丰富多元的消费新场景。青麓国家自然教育基地打造的研学露营丰富了露营场景,让业态更加多元,留住了更多游客。
近日,潍城区怡园路小学、玉清小学、潍坊八中等多所学校的千余名师生组织到青麓露营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这里的研学课程丰富多元,通过体验与学校课堂教学的差异性和多样化,让孩子们实现课堂之外的知识互补。”带队老师评价道。
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育,研学更侧重践行素质教育、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性教育。“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研学体验,基地融合了自然教育、生态教育、劳动时间、素质拓展、非遗手工等综合教育,真正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学习平台。”考敏华介绍道。凭借出色的运营与教育成果,青麓研学基地荣获林草科普基地、国家自然教育基地等诸多荣誉称号。
作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的创新教育形式,课程安排是露营+研学产品的核心价值。当孩子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在农耕实践中了解作物生长,在非遗手作中体验文化魅力,学习往往就会变成有趣的探索之旅。
“露营热”背后的绿色坚守
“露营+”业态繁荣的背后,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坚守与保护。青麓国家自然教育基地,2008年建设之初还是一片荒山。“当时山在北坡,没有水资源,山上只有零星的本土树种刺槐。”考敏华回忆道,为了实现荒山的生态修复,她带领团队改善土壤,用水车拉着水在山顶和坡上种植了大片的侧柏、龙柏和黑松,又在后期陆续种植了部分适合本土生长的植物。“为了保护生态,我们坚持不用除草剂和农药,最大程度保留自然风貌。”考敏华介绍道。
经过20年不懈努力,青麓营地已形成春赏百花、夏享清凉、秋观红叶、冬览雪景的四季美景,成为市民游客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值得一提的是,青麓国家自然教育基地里,发现了植物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光慈姑,这无声却有力地印证着生态保护的成果。
当“露营”不再局限于一种休闲方式,而成为消费升级、业态融合、生态保护等多重使命的载体,这场关于诗与远方的实践,沉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