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遥古城
文/宁光标
一个晴空万里的正午,到达平遥。抬眼扫视,这里并不温婉,却干脆利爽,没有山清水秀,却重岩叠嶂,独具匠心,没有奢华异常,却独具一番风味。
立于古城墙上,天空宝石般通透清澈,无一浮云,如明镜般映出古老的城貌。耀眼的阳光似乎给这古朴的美景镀上了一层金色,让中午的平遥平添了几分辉煌。远望前方,一片浅褐如龟甲般盘踞于这片重山叠嶂间珍稀的平原上,道路纵横交错,互交互通,让人不禁忆起平遥繁华时的车水马龙,热闹非常的样子。舒爽的秋风卷夹着山西秋日特有的几丝燥热,倒像是和睦的春风轻轻抚过脸颊,很是舒适。站在风口,展开双臂,竟有一种可逆风飞翔的自信与勇气。此时,站立城墙之上,那种君临天下的霸气油然而生,若站在更高处俯视一切该是何等的自豪?更令人自豪的还有它曾经作为金融中心的“汇通天下”,两千七百年间的风云翻卷,春秋更迭。
平遥旧称古陶,建于西周时期,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历经明洪武、景泰、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和清康熙等各代十余次扩建、重筑、补修和修茸,而成今日形制,是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和民居群落。
下了城墙,古城内少了君王的霸气。而今它真的像一个遥远古朴的粗陶,因盛放了太多传说,深藏了太多故事,而平实沉稳如历尽沧桑的老人,在历史的城墙边投来宠辱不惊的一瞥。城内寂然,青砖斑斑,踏在一块块浅灰色的砖石上,独有的“嘭嘭”声好像独特的乐曲,给古城注入了一些活泼生气。虽是古城,但城内还是住着很多人家,他们大方地打开家门,任游人参观流连,让时间仿若停留在明清时期,再现古人的生活。然而毕竟恍惚,古代的城,现代的人,时空交错,今夕何夕。
出了人家,越往城中心走就越繁华,到了有“明清华尔街”之称的街道,古老的大街上人头攒动,卖牛肉的,卖漆器的……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一种繁忙而快乐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就算再不入世俗的人也会被这种热闹所感染。然而,就在这条繁华的街道上,也有一处寂静之所——平遥衙门。由于避开了人流,府里愈加安静起来,尤其站在据说从汉代就“起死回生”一直存活到现在的大槐树下,更是安然。明媚的阳光透过墨绿的枝丫,洒下明灭可见的斑驳光影,婆娑枝叶间暖风吹过,摇曳出“哗哗”的声响,点点落叶飘零在地,一瞬间,好像被一种祥和的寂静所包围。远离了世俗的烦恼,心中的苦痛似乎被隔在尘外,仿若幼时的自己投入母亲的怀抱,那样地安静温暖。一种真实的存在感,即使离去也被那种温柔包围,让人魂牵梦绕。
平遥不奢美,却有静和实。它的古老,它曾经的辉煌,它的厚重内敛,气定神闲与大槐树下那祥和温暖的一刻,定格在我心里,挥之不去。古城于我,是一处久久难忘的萦怀之地。
【作者简介】宁光标,湖南省洞口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夜开花》,散文集《乡间书》《站在尘世间》。有文散见于《湖南文学》《湖南散文》《海口日报》《湖南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