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更替”,成为横在传统白酒行业面前的一座大山。如何“抓住年轻人”?如何酿造出一杯跨越“代际鸿沟”的白酒?这一次,白酒巨头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低度化”。
五粮液将推出29度“一见倾心”,泸州老窖研发出了28度国窖1573,甚至已在研发6度超低度产品。水井坊在部分市场试点38度以下新品,洋河升级33.8度微分子酒,酒鬼酒更是准备了多达四款40度以下的低度产品......一场“降度竞赛”正在白酒行业席卷开来。
头部酒企纷纷押注低度白酒,关键在于“抓住年轻群体”——五粮液调研数据显示,20-35岁年轻人中仅19%喜爱白酒,远低于啤酒(52%)和洋酒果酒(29%)。南都湾财社调研数据显示,25.33%的消费者认为50多度的白酒度数太高,26.67%的消费者不喝酒。
低度新浪潮:4成消费者愿意尝试低度酒
“年轻人不是不饮酒,而是饮酒需求发生了变化。”近日,一家酒企高管表示,目前85后、90后,以及年轻女性成为最具潜力的酒类消费人群。相比之下,年轻消费群体更倾向于个性化、低度化、利口化、悦己化的酒类消费,更青睐小型聚会、下班小酌等“轻社交”场景,更喜好“轻便化”“高颜值”的产品设计,更推崇轻松随性的饮酒文化。
“抓住年轻消费群体是我们公司未来重要的核心战略,把握好了年轻消费群体,就是把握好了未来的白酒市场。”五粮液高管表示,公司全力推进产品年轻化,外观设计融入潮流元素,开发低度的产品。
南都湾财社调研数据显示,有25.33%的人认为50多度的白酒确实度数太高,45.33%的消费者认为高度酒已不适应当代年轻人的喜好,41.33%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尝试国内一线品牌酒企推出的20多度白酒。
数据来源于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
五粮液针对1000位20岁-35岁之间的年轻消费群体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有52%的人群喜欢啤酒,有29%的年轻消费人群喜欢洋酒、果酒,喜欢白酒的年轻消费群体只占19%。年轻人普遍排斥白酒的辛辣刺激感,60%以上的年轻消费群体偏好低度酒。
据《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年轻化”成为酒业发展潮流,1985年至1994年出生的普通白领和职场信任成为企业寻找细分市场的重要突破口。因此,企业积极拥抱年轻消费者、打破固有消费圈层、探索品牌年轻化之路成为当下白酒企业的必修课题。
“我们认为培养年轻消费群体,重要的是要去理解年青一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消费偏好,我们要以创新方式重新诠释白酒的价值和体验。”一位白酒高管表示。
降度技术难题,不乏消费者认为低度白酒“寡淡”
在南都湾财社的调研中,32%的消费者表示不愿意尝试国内一线品牌酒企推出的20多度白酒,他们认为“20多度的白酒不叫白酒”。44%的消费者认为“白酒就要喝50多度的”。
数据来源于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
据记者了解,由于降度工艺的难度等,不少低度白酒相较于其同品类的高度白酒,存在“风味流失”等问题,不乏消费者认为部分低度白酒味道“寡淡”。一位成都的白酒爱好者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确实不少低度白酒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寡淡’,少了些厚重感。”
“寡淡”是白酒降度过程中常遇的难题之一。据悉,高度白酒中丰富的香气成分在降度后可能会部分挥发或被稀释,使得白酒原本浓郁的香气减弱,口感变得寡淡。此外,浑浊问题也是白酒降度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酒精浓度降低后,酒中某些成分会析出,导致酒体变浑浊,影响外观。
因此,低度酒如何做到“低而不浊、低而不杂、低而不淡”尤为重要,有行业人士指出这对“勾调技术”提出很高的要求。甚有酒企公开表示:“度数越低,对酿造工艺和质量的要求就越高。”
对此,酒业分析师蔡学飞也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低度酒是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但非万能解药,低度酒需要再分段降度、风味补偿等技术层面需攻克‘低而不淡’的工艺难题,市场层面需重构轻社交、悦己需求等消费场景与破除‘低度=掺水’的认知偏见。”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白酒降度并非简单加水稀释,而是通过综合工艺解决降度后的浑浊与风味流失问题,目前降度方法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是“减法酿造”,通过去除高浓度白酒中的部分酒精来实现降度;二是“加法酿造”,类似于调制鸡尾酒,通过添加其他物质来稀释酒精浓度,达到降度目的。
酱酒降度技术更难,浓香低度酒抢先一步
对比来看,酱香型白酒降度更难。“浓香型白酒有个特点叫:分段取酒、分级储存,酱香白酒特点是‘12987工艺’,是七个轮次的酒在做调配,降度的工艺难度是比较高。”白酒分析师肖竹青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
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酱香酒降度后易出现风味失衡(苦味、焦糊味凸显)和酒体浑浊问题,且其七轮次酿造工艺(基酒普遍52度以上)使得‘酒勾酒’降度难以实现40度以下目标,多数需依赖加水降度并承担口感损失。”一位酒业人士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
反观浓香型,其窖泥微生物提供的丰富风味成分能更好适应降度,加水后异杂味少,且传统工艺本就需“加浆调味”,技术更成熟。蔡学飞表示,当前市场数据也印证此趋势:低度国窖已占系列50%销量;而酱香低度产品(如43度飞天)仍属小众,且消费者对53度茅台的心理锚定更强。
泸州老窖管理层在2024年6月份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透露,38度产品能占到国窖1573接近一半——相当于100亿元的含税销售额。据悉,这款产品在2010年后才在全国铺开。而在今年6月末的股东大会上,泸州老窖董事长刘淼透露,38度1573呈现良性快速增长趋势;38度国窖1573在河北被称为“小甜水”,在天津被叫做“怂人乐”,酒量很差的也敢喝。
“不过,酱香企业正通过技术研发(如微分子处理)尝试突破,但短期内浓香型凭借低度化适应性和年轻消费场景创新(如餐酒融合体验店),确实更可能抢占增量市场。”蔡学飞进一步指出。
低度酒争议:毛利率更低?未来前景遭质疑?
酒企推出低度酒也面临毛利率更低的争议。一位接近泸州老窖的人士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此前公司高管公开表示38度国窖1573卖得很好,投资者争议比较大,不乏投资者认为“低度酒卖得好,影响整体营收,毕竟相对52度国窖1573更便宜”。记者注意到,38度国窖1573与52度国窖1573普遍有200多元的价差。
从财报数据来看,泸州老窖近年来毛利率确实有下滑态势,公司2023年-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88.3%、87.54%以及86.51%;分产品来看,泸州老窖中高档酒2024年的毛利率同比下滑0.42%;不过公司方面也尚未明确表示毛利下滑的具体原因。
数据来源于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
此外,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份,一家头部酒企展开低度白酒样品市场调研,共调出三个样品向市场搜集调查问卷,主要受众年龄段、围绕口感、价格等展开;其中,价位段上给出200-300元、300-400元、400-500元以及500元以上四个选项,相较于千元价格带的同品牌白酒产品“降价”不少。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低度产品应该和拳头品牌切割价格关联,超低度白酒产品应启用全新子品牌,避免主品牌价值被“降度必降价”的预期反噬。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巨头们纷纷布局低度白酒产品,但仍有行业人士对低度酒未来前景表示担忧。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2年时,江小白曾凭借着40度的清香白酒在低度酒领域掀起狂潮,凭借走心文案“表达瓶”创新包装设计,抓住不少年轻人的心,仅在2019年江小白品牌实现营收达30亿元。巅峰时期,江小白还曾获得酒业泰斗的高度评价,称“江小白对白酒行业的年轻化作出了贡献”。于是,在资本的加持下、专家的称赞声中,江小白顺势成为“小酒”市场的头部品牌。
但好景不长,随着江小白走红,“难喝”等消费者声浪渐高。2021年年底,江小白官微曾连发多条“自嘲”式声明引发关注,其中一条便是“有网友说,狗都不喝江小白,我们同意,狗不会喝酒”。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巨大的争议漩涡中,江小白昔日的创新“表达瓶”不再新颖,消费者已然疲惫,不再乐意为情怀买单,叠加疫情等因素,江小白的营收规模开始极速收缩。
“低度化”能否为传统白酒行业博得一个好未来?过往的案例中没有答案。在这场跨越代际鸿沟的白酒年轻化浪潮中,即便是千亿市值的白酒巨头,也没有百分之百的笃定,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试验的决心。
策划:王莹
统筹:马建忠 戴越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张海霞
编辑:刘耀宁 李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