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28日电 盛夏时节,陇原大地风光正好。从祁连山下的花海盛宴到黄河之畔的曲艺表演,从戈壁大漠的清凉体验到丹霞地貌的文化演绎,甘肃各地依托资源禀赋,推出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以文旅融合为笔,以优质服务为墨,绘就暑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图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三道沟镇福禄花田。 瓜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花海经济激活乡村振兴
祁连山下花果香,疏勒河畔花似锦。7月以来,酒泉市瓜州县第六届福禄花田文化旅游季在三道沟镇福禄花田启幕,百日草、波斯菊等花卉盛放,吸引四方游客徜徉花海。除了赏景拍照,游客可参与对诗、投壶、汉服游园等活动,夜晚的篝火晚会更添热闹。
作为世界花卉种子重要产地,三道沟镇以福禄花田AAA级景区为核心,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走出“以农促旅、以旅富农”之路。网络达人、网红主播通过直播推介,让“藏在花海中的瓜州”走向更广阔舞台。
图为青山环绕的徐家峡村。彭昱 摄
体旅文融合点燃夏日激情
兰马“跑遍兰州”系列赛事近日在永登县龙王池文化乐园开跑,800名跑者沿6.8公里赛道驰骋,串联起中华艺术殿堂、四库书院等景点,在运动中感受乡村振兴成果。“路宽了,钱袋鼓了”,当地村民的心声印证着“体育赛事进景区”的活力。
龙王池文化乐园依托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综合体。其中,四库书院以《四库全书》为核心,通过藏书展示、沉浸式演出传承国学。此次赛事将体育激情与历史厚重交融,成为体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非遗研学传承文化根脉
白银市“白银记忆”非遗研学活动暑期火热开展,五条特色线路带领青少年触摸文化根脉。在“凤凰涅槃”工矿之旅中,学员探访矿山公园,体验省级非遗铜器锻造;“走进非遗”线路里,大家学唱国家级非遗曲子戏,尝试市级非遗剪纸;“鼓韵千年”线路中,黄河战鼓的震撼鼓声让学员体会黄河文化的雄浑。
白银区文化馆通过展厅参观、实践体验,让青少年在互动中理解工矿、黄河、农耕文化的内涵,让非遗传承焕发新生。
智慧服务提升出游体验
兰州市榆中县“龛谷风韵”农文旅小环线电子地图暑期上线,32处特色点位一键可知。扫描二维码,老家浪街的乡土风情、徐家峡的清凉山风、龛谷书坊的墨香雅韵尽收眼底。这一智慧举措,是榆中县依托“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农文旅融合路径的缩影,让乡村振兴图景可观可感。
图为7月上旬,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设置的喷雾系统。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敦煌市针对暑期高温与客流高峰,打出“凉”策组合拳: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喷雾系统、洒水车降温,防暑物资供应点与遮阳设施,让游客“热游”变“畅游”。河南游客许超点赞:“降温设施贴心,高温天也能舒适游玩。”
规范管理与文化盛宴并行
敦煌市多部门联合规范旅拍市场,制定《旅拍服务价格公示标准》,明码标价拍摄时长、服装套数等;开展化妆品抽检,建立“一品一码”溯源体系,保障游客权益。张掖市则以“红马甲”党员志愿者为亮点,在七彩丹霞等景区设立35个志愿服务站,形成“15分钟服务圈”,18万人次享便利,绘就文旅服务暖心图景。
7月23日晚,“跟着艺术游甘肃·西固之夏”第三十七届百姓大舞台广场文艺调演在西固区金城公园广场启幕。杜萍 摄
文化盛宴同样精彩。兰州市西固区第三十七届“西固之夏”启幕,7场主会场演出、3场分会场演出共144个节目登台,交响乐与非遗“北狮表演”交融,成为文化交流桥梁。张掖丹霞口文旅小镇的《回道张掖》情景剧每日吸引3500-4000名观众,飞天威亚、民俗巡演等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丝路文化。
图为《回道张掖》表演。
从花海经济到体旅融合,从非遗传承到智慧服务,甘肃暑期旅游以多元业态、优质服务、文化底蕴,交出一份亮眼答卷。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不仅让游客尽享陇原之美,更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