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书圣故里的东入口。
为赶时间,我从兰亭是打车来的,打算用挤出来的时间好好逛逛故里。
书圣故里这里荟萃着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绍兴名士“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宅,也是刘宗周、黄宗羲等历代名士的讲学求学圣地,这里还隐藏着陆游梅园的旧址和明代探花谢不的府第。故里布局前街后河,古式台门、石桥流水、小巷庭院,尽显江南风情。蔡元培故居、王羲之故宅(戒珠讲寺)、蕺山书院、题扇桥、探花台门、太平天国壁画等景点,处处是遗迹,件件有掌故。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是目前绍兴八大历史街区中面积最大、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东起中兴路,西临解放路,北至环城北路,南到胜利路,区内有2500户,约7500名社区居民。书圣故里倡导休闲慢生活,书吧、茶室、弄堂菜馆、台门客栈,应有尽有。,2015年,书圣故里成功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王羲之故宅(戒珠讲寺)
王羲之舍宅为寺的传说
相传,王義之有两样爱好,一是喜欢鹅,二是喜欢大个的宝珠。一日,王義之正在玩赏一颗宝珠,有一位与他来往甚密的僧人朋友前来拜访,王羲之连忙将他请到书房叙旧畅谈。送客之后,王羲之忽然发现放在桌上的宝珠不见了,心中便怀疑是这位僧人“顺手牵羊”。此后,便对这位僧人渐渐冷淡起来。僧人闻知王羲之冷落自己的原因后,心中悲愤,一时想不开,便自尽了。
几天后,王羲之家中养着的鹅群中,有一只鹅忽然死去。家人在剖鹅时,在鹅肚子里发现了那颗丢失的宝珠。王羲之一见到这颗宝珠.想起僧人的冤死,心中十分沉痛,自此戒绝了玩珠之癖,并“舍宅为寺”,把自己的住宅捐出来修建了戒珠寺。
两位石雕小沙弥好可爱!
寺内十分清净,依然是佛家宝地一块。
内部在新修建一个“北天竺”的新的寺庙(还没有完工)
山门清净
书圣故里的典型精致——黑瓦白墙上到处是洋洋洒洒的大字书法
墨池
墨池位于王羲之故宅戒珠讲寺前,相传当年王羲之发愤苦学,勤研书法,洗砚于此,池水尽墨而得名墨池,终于练成梦寐以求的书法新体,后人评价其书体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尊他为书圣,《兰亭集序》更被誉为书法绝品。
1983年墨池修复后恢复原貌,长14米,宽7米,假设池深2米,不计流动,则池水将近二百立方,日复一日全部被墨染黑,足见其书法成就来之不易。
这么优雅、清净之处居然是一个著名的民宿,房价也不高。
家的味道
有不少的书画社之类的店铺,为故里平添几分书卷之气
“老爷爷书店”,是个大家喜欢的网红打卡点,我不停碰见有游客问我,它在哪儿?
题扇桥与躲婆弄
相传,有一天人称“王右军”的王羲之走在回家蹭上,过一小桥时,见一老妪坐于桥头,烈日下出售几把做工并不精巧的六角竹扇,每把五文钱。王羲之怜其辛苦,借桥头店家笔墨,在每把竹扇上写上几个字,老妪见状一脸愠色。王羲之说:“可说此为王右军字,每扇可售一百文”。果然,行人见扇,听说是王羲之写的字,纷纷争购,转眼告罄。这座桥,后人便称为题扇桥。
王羲之为老妪提扇后,六角竹扇大卖。老妪见有利可图,第二天又抱来二十多把扇子,王羲之看了,又在扇子上写了字,很快也都卖完。第三天,那老妇人竟弄来一大堆扇子,坐在桥头等王羲之。王羲之知情后,绕弯走一条行人较少的小巷子回家。这条小巷子后人便称为“躲婆弄”。
不过,我一直到离开故里,也没有搞明白,为什么绍兴人会将这样一个传说与奶茶挂上了勾?搞得到处都是什么“躲婆奶茶”!?有点匪夷所思哦。
在题扇桥附近有几座小桥,河道上时有乌篷船悠悠划过,情调十足,因而这里总挤满了打卡拍照的年轻人……
王羲之陈列馆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山东琅玚临沂。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书法《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
这里珍藏许多书法的大作,值得您细细鉴赏。这里也有许多王羲之故事的画作,我最喜欢的就是下面三幅——
曲水流觞
失友戒珠
羲之习字
我在书圣故里慢悠悠地逛着、走着,满眼都是水乡风光,而黛瓦白墙上的大字书法在时时提醒着众人,这里出生过一位书圣大家,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
蔡元培故居
走过多条这样的弄堂,就来到被毛主席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故居笔飞弄13号。,
故居主要建筑有门厅、大厅、座楼,砖木结构,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匾额,蔡元培就出生在此处,并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现在大厅及两边间、座楼前西厢房及座楼西边间均辟为“蔡元培生平史迹陈列室”,介绍蔡元培先生一生业绩。
据悉,上海音乐学院、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都是蔡老先后创办,他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他曾历任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说起北大校长,曾有四位担任过北大校长的都是绍兴人,他们是蔡元培、马寅初、蒋梦麟、何燮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