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一到,街头巷尾常能见到摆着粗瓷大碗的茶摊,碗里盛着深褐色的茶汤,喝一口清清凉凉,这就是老辈人传下来的 “伏茶”。民间说 “大暑饮伏茶,安然过一夏”,但你知道这伏茶的原料通常是金银花、甘草,还是大葱、大蒜吗?
先说说大葱和大蒜。这两样都是厨房里的调味猛将,气味辛辣浓烈,性温热,夏天吃能开胃提气,但要是拿来泡茶,怕是没几个人能接受那股冲味。而且从功效来说,大葱大蒜更适合驱散风寒,比如淋雨着凉时煮碗葱姜水,和伏茶 “清热解暑” 的需求完全不搭边。想想看,大热天喝一碗带着蒜味的茶,怕是越喝越燥,显然不符合伏茶的性子。
再看金银花和甘草,这才是伏茶的 “老搭档”。金银花自古就是解暑良药,花开时白黄相间,泡在水里有股淡淡的清香,能清热泻火,对付夏天常见的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特别管用。甘草则像个 “调和大师”,味道微甜,既能中和其他药材的苦味,又能健脾益气,让伏茶喝起来不苦寒,还能保护脾胃。
老辈人煮伏茶很有讲究,除了金银花和甘草,有时还会加些菊花、荷叶、薄荷,都是些性子偏凉、能清热的草木。这些原料放在大锅里慢慢熬煮,茶汤熬得浓淡适中,装在陶罐里沿街分发,喝起来清润不刺激,正适合大暑天里驱散体内的热气。
南方很多村子至今保留着煮伏茶的习俗,村口的老树下支着灶台,邻里轮流守着茶锅,路过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能拿起碗喝上两碗。这伏茶里的金银花清热,甘草调和,喝的不仅是解暑的茶汤,更是街坊邻里的热乎情分。
民间大暑 “饮伏茶” 的原料通常有金银花、甘草。这两种药材性偏凉,能清热解暑、调和脾胃,符合伏茶解暑的功效;而大葱、大蒜性温热,气味辛辣,不适合作为伏茶原料。伏茶的搭配体现了古人顺应时节的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