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纪念日)元宵。
十五花灯艳。
新春佳节话元宵。
元宵节开社员大会。
赶制元宵闲不住。
元宵出门赏灯。
婚期定在元宵后。
煤球和元宵一样。
元宵。
元宵灯话。
元宵节后捷报多。
元宵同返家。
元宵之后柳吐芽。
元宵欢度迎佳客。
年年元宵有谜会。
万家灯火闹元宵。
万家灯火。
元宵佳节龙灯闹,收到祝福笑一笑;合家团圆真热闹,往日忧愁全都抛;朋友情谊很重要,常常联系莫忘掉,愿你幸福生活乐逍遥。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吃元宵代表着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02
耍龙灯:舞龙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龙是中国古老的图腾,正月十五耍龙灯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个华人聚居的地方!
03
舞狮子: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
04
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05
送花灯:送灯又称送花灯,汉族传统民俗,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06
踩高跷:踩高跷亦作“ 踩高蹻 ”,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者装扮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07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以下是一些与元宵节相关的俗语和句子:
月到十五亮如昼,花灯照耀人间路。
灯火辉煌映春华,家家户户共观花。
人人放烟火,处处是欢笑。
全家团圆贴春联,万象更新映元宵。
灯笼高高挂,团圆永相随。
一年到头盼元宵,狮子舞起放烟花。
花灯飘飘舞,燃烛生生华。
一盏明灯照万家,千年传承团圆话。
燃烛祈安康,团圆送祝福。
祈愿平安喜,和睦幸福长。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上灯圆子落灯面,上元无雨多春旱。
元宵走一走,病灾远远溜。
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
月亮每逢十五圆,元宵最是要团圆。经典花灯呈方圆,必不可少吃汤圆。烟花升腾最烂漫,欢乐喜庆看得见。花开花飞花满天,邀得祥瑞入庭院。元宵快乐,快乐元宵!
元宵节俗语的顺口溜如下:
正月十五是元宵,家家户户都热闹,牛年大吉福运来,人人脸上绽笑颜。月儿圆,汤圆甜,大人笑,孩子闹,幸福快乐一整年!
正月十五月儿圆呐,温馨祝福话儿甜啊,可口汤圆皮儿粘呐,五彩花灯绳儿连啊!愿你漂亮一年胜一年呀,好运好事常连连啊,元宵节快乐!
正月十五月儿圆,人间遍地张灯彩。各种灯笼竞争艳,彩带飘飘灯谜写。男女老少争相看,猜出谜底笑开颜。祝你佳节人愉快,一鼓作气当状元!
元宵节是传统文化的节日!春节期间最后一个节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就是“上元节”,在闽南民间有“小年兜”之称。这一天,闽南家家户户吃汤圆,即「上元圆」,其源自于宋代“元宵煮浮圆子”的风俗。除了在家吃「上元圆」,元宵节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其热闹程度比起春节“有过之而无不及”。
元宵节与端午节两节日都好,先说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过后新年的第一个节日,春节的快乐与喜悦连上元宵节,人们开心吃汤圆猜灯谜,开心的爽歪歪咯,过了元宵节后人们忙忙碌碌的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生活恢复了平淡中,熬过几个月迎接端午节,新朋好友又可聚聚吃粽子划龙舟,忙碌中偷闲开心一聚,所以说元宵节与端午节各有各的开心与快乐,都是家人们短暂相聚团圆的一天,两节给一家人的相聚,就是它节日的好,两节日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