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国国情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虽遭到破坏但依然占有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政治上:中国反动政府和外国侵略者有对立走向互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爱运动并且逐渐沦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思想文化上:中国人民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掀起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后,社会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专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中国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即民主革命任务,完成反的反封建任务。
联系: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了基本特征和革命任务。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人口众多,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低,这决定了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三农问题将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
(2)主要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土地资源明显稀缺。
(3)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环境基础脆弱,易于失衡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旱涝时有发生。
(4)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在农村,基本上还是手工劳作,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面广量大的小农经济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
(5)呈典型的二元结构。现代化工业与大量落后的工业并存;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并存;具有工业化、现代化因素的城市与幅原辽阔的以传统方式生产和生活的农村并存。
(6)支持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不足,能源紧张,资金短缺,科学技术落后,教育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中国国情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多,大部分是农民,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人均国民产值居世界后列。
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绝对准确,这是九年级社会的原话)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意义: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1、总的特征: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经济现代化的程度: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 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经济市场化的程度:自然经济比重逐渐减少,经济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的历史阶段;
4、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状况:文盲半文盲人口减少,科技教育文化逐步走向发达的历史阶段;
5、人民的生活水平: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全体人民逐渐走向富裕的历史阶段;
6、地区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经济文化差距的历史阶段;
7、体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精神文明建设: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 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 段。
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是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特征有:
1.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4.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这部分论述可以参阅十七大、十八大报告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第二,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时代特征的命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的历史阶段。所谓时代特征是指与特定时代相适应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状态以及由世界的基本矛盾所决定和反映的基本特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社会主义路线。
阐述近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
以经济发展为主流
改革开放 和平发展
(1)国情(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5)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下一篇:六一儿童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