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传统文化并没完全丧失,有些现在也在恢复中。传统文化也不见得就都是好的,比如:裹小脚、一夫多妻等。问题在于,我们今天遗失的和坚守的是否是对的,这一点只有历史才能给出最终答案。
现今,世界的距离在缩小,世界各地正在向全球化迈进,在这种迈进的过程中,势必外来文化会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冲击,但现代人掌握的知识比过去人多,生活只要是一代好过一代,这就是进步。
是的,跟着美国亦步亦趋。
历史造就了一段文化的断层。没有受过自己文化熏陶的一代人正成为中坚力量。所以呼唤传统文化的声音是有了,却是无力,茫然的。
传统文化,需要回来,去其糟杷,留其精粹,发扬广大。
民族需要魂,泊来的只是热闹,或许偏激,不过人总有该有些自己的东西。
命题太大,简言之,在博采众长,痛苦的脱变中。现在进行时……
中华民族的,路,永远都是一个圆吧,分分合合,又到了下一个“五四”时期了,期待下一个鲁迅^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