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镇守巴蜀的是秦国哪个公子
先秦时镇守巴蜀的是秦国哪个公子
前后三个公子。
嬴通(公子通),公元前314--前311年。
嬴煇(恽)(公子恽),公元前308--前301年。
嬴绾 (公子绾),公元前300--前285年 。
自从秦惠文王灭巴国蜀国后,在巴蜀地区设置附庸“蜀侯国”(前314~前285) 。前后派遣三位直系宗室为国主。后秦昭襄王怀疑蜀侯国谋反,先后诛杀公子恽、公子绾。改蜀地为郡。
巴蜀对秦国的意义:
秦国大将司马错在灭蜀之战中,就向秦惠王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战略主张,他认为如果得到蜀地,就能占据上流,俯缈楚国,对楚国拥有绝对的战略主动地位。
早期蜀地并不富饶,但李冰修建都江堰后整个成都平原富庶起来,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伐蜀不仅获得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实军备,又可占据有利地势顺水而下攻楚。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司马错等率陇西兵及巴蜀兵十万人,从蜀地沿江而下,攻楚黔中(今湖南西部及贵州东北部),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于秦,实践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部分预言。
巴国有丰富的盐、汞等自然资源,据考证秦始皇陵中大量的汞就来自于巴地。《寻秦记》中的寡妇清,原型其实就是巴地富商寡妇清,靠采掘丹砂致富的,而且富得滴油。巴蜀两地战略上还形成对楚的侧翼包围,为尔后南进创造了有利态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