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因平定台湾而受封为靖海侯的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军,在泉州府城选择释雅山营造了其私家四季花园中的秋园和冬园部分。
释雅山海拔高度只有13.85米而已,考虑到古时周边房屋低矮,称它为山,虽有些勉强,但到底也颇有居高临下之意。
只是它的名字有些特别,难于望文生义,‘释’字一般与佛有关,‘雅’字似乎又与诗歌有关,把它俩凑在一起,却不知是何意,让人很是好奇。查看了许多资料,却还是无从知晓为何以前的泉州人会称其为‘释雅山’。
泉州市区西湖公园、东湖公园、中山公园、芳草园、释雅山公园、郑成功公园、滨海公园、刺桐公园等八大公园装扮起来,高高挂上了串串大红灯笼,盛装迎新春的到来,花簇锦丛迎接游客。
西湖公园:西湖公园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域面积82.28公顷,是迄今福建省内水面最大的公园。公园西大门汲取闽南古建筑的精华,尺度比例和谐,体量亲切宜人,品味朴实高雅,充分演绎中国传统园林的美学思想。6路、17路、21路、26路、27路、39路、602专线
可到
东湖公园:东湖公园位于“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是原泉州八大胜景之“星湖荷香”的遗址。1、2、7、9、12、15、18、28、30、33、39、40路可到
中山公园:中山公园原址为清代督署,民国20年(1941年)辟建为公园,50年代园内广场辟为足球场,纪念石碑及亭俱废。1、3、5、17、21、33、39、41、602路可到
刺桐公园:该公园为开放式的集生态、文化、休闲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公园。1、3、14、22、26、38、39、44、801、202路可到
芳草园:该公园保留原有苗圃大量乔木,形成“城市山林”的独特景观。19、25、38、601路可到
郑成功塑像公园:郑成功塑像为泉州市中心市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清源山风景区毗邻的大坪山区域内。18、24、26、29、30、35、37、38、801、802路至冠亚城市花园站下,再沿坪山路向北走可达公园入口处。
鲤城江滨公园:东起泉州大桥,西至笋江桥,依据南北两岸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植被状况、居民聚居量大小等情况,将公园分为健身娱乐区、生态景观区、休闲观赏区、花卉市场等四个园区。
释雅山公园:释雅山公园选址在原泉州农业学校遗址,也正是历史上施琅将军的故居及四季园林中的“秋、冬”二园。此园地势高旷,且近在咫尺,又同在城之东隅,其时又将秋冬二园统称为“东园”。1、2、7、9、12、15、18、28、30、33、40路可到
以上公园都得免费的
康熙年间,因平定台湾而受封为靖海侯的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军,在泉州府城选择释雅山营造了其私家四季花园中的秋园和冬园部分。释雅山海拔高度只有13.85米而已,考虑到古时周边房屋低矮,称它为山,虽有些勉强,但到底也颇有居高临下之意。
只是它的名字有些特别,难于望文生义,‘释’字一般与佛有关,‘雅’字似乎又与诗歌有关,把它俩凑在一起,却不知是何意,让人很是好奇。查看了许多资料,却还是无从知晓为何以前的泉州人会称其为‘释雅山’。(难道是闽南语‘施家山’的音译?比较讲义气的闽南人,对施琅当年的叛郑降清,大概颇为不爽,所以故意把‘施家’写成了‘释雅’)
施家当年造园时,皆起用本地工匠,借以江南园林营造技法,堆山叠石,园区曲径盘坡,拾级可达,凿池理水,亭台楼榭依丘临水,并依季节时令精选花草树木分区栽植,遂使花木扶疏,满园生机。据说施琅将军有时甚至还亲历亲为,参与种花植树,园里至今还存活着他当年手植的广玉兰和大榕树。因秋园和冬园位于府城之东,故又被统称为东园。东园建成之后,施琅当然也没少与亲朋好友来此欢聚,赏秋冬美景、话夕阳安好。
时光如梭,岁月变迁,东园易姓,日趋荒芜。清光绪十年(1884年)被改建为崇正书院,因书院纳入知府掌管,故为泉州古城内保留到清末的三大书院之一,1905年奉诏令停办。1935年,晋江私立的民生初级农校(原平民中学)迁此,1945年,改为民生中学,建国后迁出并改为泉州三中。而后此处改为泉州农校(晋江地区农校),曾经的园景也同时被夷为平地、改造为农业教学实践场地。90年代中期,农校搬离,直至2004年,泉州的有识之士才确定将该处复建为释雅山公园。于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不容平民涉足的王侯私家花园就成为了普通民众随时可以入内散步和观赏的休闲之所。
复建后的公园建有松关阁、琴台清音、东大门、西大门等纪念性建筑,可惜的是原本位于东园且颇有名气的崇正书院却并没有在原址复建,而是改建在与东园约有2公里之远的芳草园(春园)里。不过,幸运的是有关方面目前正在利用释雅山公园管理用房及松关阁一层进行装修、装饰复建另一所古书院--‘松石山馆’(东园后来又被改称为松石山园)
公园的西侧有一片破败不堪的民居,走近时才发觉它竟然是‘施琅故宅’。这座故宅虽是不可多得的文物,但里面尚有施家后人居住,又因后人对施琅的评价毁多誉少(从统一国家领土的角度来看,叛郑降清的施琅仍算得上是厥功至伟),导致有关部门仍是不能动用资金对其收购、并进行彻底的修复。
故宅很破旧,它原本应是公园的亮点之一,现在却反而成为了一个污点。修也不是,不修也不是,弄得有关人员很是尴尬。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沉重:成败已明,却仍然是非难辨。抽身返回园中,‘踏径寻幽’,顿觉一阵轻松。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泉州释雅山公园和泉州释雅山公园传说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