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驴鱼鲜”饭店已经七八年了,因为饭店就在我家楼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饭店不大,夫妻二人经营,丈夫是厨师,妻子是服务员。家里来客去吃过几次,菜品不错,价格合理,夫妻俩十分和气。
前些日子下楼外出逛马路看到“驴鱼鲜”饭店大门上锁了,我下意识地觉得这家饭店可能是开不下去了。
前几天我又外出逛马路,走到洪泽湖文化广场西南角,突然发现红底白字的“驴鱼鲜”牌子十分醒目。谁能想到这家店竟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复活”,我为自己当初草率判定而感到羞愧,也从心底佩服这对夫妻逆势而上的勇气和胆识。我悄悄地在心上做了个记号:家里来客一定到这儿尝尝。
周五家里来客人了,我脑海中第一时间便浮现出“驴鱼鲜”的身影,没有丝毫犹豫,我迅速拨通了贺老板的电话,预订了一个能容纳 6 人的小包间。
第一次走近“驴鱼鲜”新店,我观察得更为仔细了。乍一看只有一间门面,招牌虽说鲜亮,尺寸却不算大。我寻思着,毕竟是夫妻二人忙活,饭店规模能大到哪儿去 。
走进一看,我又被打脸了,原本以为空间局促的店内,竟豁然开朗。话音刚落便会在大厅里回荡。再向深处望去,直中有折,折中有直。究竟有多大呢,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决定先匆匆浏览一下。
走近吧台发现背景墙很特别,那是一幅纯手工绘制的关羽像,笔触细腻,线条流畅。画中的关羽丹凤眼眸光深邃,透着不怒自威的神韵。关羽左手捋起长长的胡须,右手提起寒光凛冽的青龙偃月刀。整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脱脱从历史深处走来。在我看来,这不只是一幅精美的画作,更像是经营者内心坚守的生动映照,是对忠义至上理念的无声诉说。
再往里走,里面更加宽敞,心境立即开阔了。一间朝阳的大包间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砚临河在它南侧四五米处傍依而过,为包间添了几分灵动。仔细打量这包间足有 60 多平方米,顶部的十多盏筒灯散发着柔和而温馨的光芒,均匀地洒落在包间的每一个角落。再将视线移至餐桌,其直径约有 4 米,体型庞大却又不失稳重。20 张靠背椅沿着桌子边缘等距分布,每一张椅子都稳稳当当,椅背的弧度贴合人体曲线,让人便能想象到入座后的舒适感 。
走出大包间,循着呼呼不停的响声来到了厨房。厨房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只见四个灶头上的铁锅热气腾腾,整个空间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我看到了贺老板及另外一位师傅在忙个不停。熟人相见格外亲切。贺老板揭开靠近我南侧的两个锅盖对我说:“这是驴肉锅贴饺,那是仔乌粉皮汤。”他又指着北侧的两个铁锅说:“那是驴肉火锅,还有豆角干烧肉。”话刚落音,贺老板又匆匆走到厨房窗口,伸手按下响铃。清脆的铃声在嘈杂的厨房中格外响亮,两位服务员便迅速赶来,手脚麻利地接过热气腾腾的菜肴,转身快步朝餐厅走去,动作一气呵成,显然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磨合。
我来到自己预订的包间,等待着朋友的到来。这时服务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身边,麻利地给我倒上了一杯水,顺手把一本菜单递到了我手里。
我接过菜单仔细翻阅,发现菜单共有11页,菜品清晰地划分为烧菜类、湖鲜类、铁板干锅类、荤冷菜、素冷菜等六大类。这么多菜品我不知道怎么选,思索片刻后,我向身旁的服务员求助:“我们一行总共6位客人,你能帮我们搭配一下菜品吗?希望能有店里的特色,保证客人吃得满意。”当然价格我根本不用担心,因为我知道贺老板夫妻二人一贯的为人。
服务员向我推荐道:“驴肉鱼片是我们老板独创的,作为我们店里的招牌菜,味道独特,别处可吃不到,您可以来一份。盱淮老鹅在淮安很有名气,点的客人特别多,您也可以来一份。另外驴肉锅贴饺、椒盐河虾、仔乌烩萝卜、红烧鲈鱼各来一份,我再给您配一点时令蔬菜也就差不多了。如果吃的不够您可以继续再点。”她语气真诚,条理清晰,每一句话都透着为顾客着想的热忱,不得不说这般贴心的服务,实在让人感到舒服和满意 。
正当我与客人畅谈之时,菜来了,连同“驴鱼鲜”老板的热情扑面而来。桌子上虽然上了许多菜,我的眼光却放在了驴肉鱼片上。凑近一闻,一道浓香扑面而来。再看白色的鱼片堆满盆面,褐色的驴肉分布其中,三只红色大椒显得更加鲜艳。看着看着我想吃了,但我故作矜持,邀请客人先动筷。待客人纷纷举筷后,我也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驴肉放入口中。刹那间,那细腻软嫩、层次丰富、味道鲜美的触感在舌尖蔓延开来。才吃了一片,我便彻底被这美味征服,紧接着又吃了好几片。“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那美妙的滋味仿佛在舌尖上奏响了一曲华丽的美食乐章。
菜香、酒香和热情点燃了在场所有客人浓厚的兴致,大家胃口大开,吃得唇齿生香。酒也喝得别有洞天,一杯接一杯,好像都变成了梁山好汉,变成了无话不谈的铁哥们。
晚上八点多钟,走出“驴鱼鲜”饭店,我们已是醉意朦胧。分别之时,握手、拥抱,难舍难分。蓦然回首,我发现“驴鱼鲜”饭店的灯火比来时更亮更亲切了,一波又一波的笑声破窗而出,传向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