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的驼队,每天的行进距离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骆驼每天大约能行进30-50公里,所以2025第三届丝路集结赛的行程中,从巴彦淖尔经额济纳旗到哈密的这段长达1330多公里的大漠无人区的路,我们开“铁骆驼”—— 汽车,也需要风驰电掣般地行驶两天,如果当年依赖驼队的话,至少得走一个月之久。
特斯拉—2025第三届丝路集结赛媒体指定用车
从巴彦淖尔到额济纳旗,会途经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地势平坦,以新月形流动沙丘为主,边缘有黄河水灌溉形成的绿洲。腾格里沙漠地处阿拉善盟东南部,多高大流动沙丘,同时分布着天鹅湖等众多湖泊。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拥有世界最高沙丘,100 多个湖泊点缀其间,为候鸟等生物提供栖息地,三大沙漠各具特色。
额济纳旗,贸易往来的集散地
额济纳旗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关键节点,是中原地区与西域、中亚乃至欧洲交通往来的必经之地。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交通要冲。居延海周边形成了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绿洲,为过往商旅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和休憩场所,是长途跋涉的商队、使者等重要的补给站。
同时,这里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在此交融碰撞,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融合。此外,额济纳旗还是贸易往来的重要集散地,来自各地的商品在此交易,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由此运往西方,而西域的香料、珠宝、皮毛等也经此传入中原,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居延在古时主要是指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一带,无论从历史文献还是额济纳博物馆的介绍,会发现“居延”这个地名要用得久得多、早得多,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骠骑将军霍去病入居延收河西,史籍始见“居延”之名。而“额济纳”这个名称的使用始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居延”一词为匈奴语,意为“弱水流沙”,也有说法认为其意为“隐幽之地”。
居延、亦集乃、额济纳
西夏时期,居延地区是西夏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在居延海附近修建了黑水城,作为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黑水城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集散地,商业繁荣,文化昌盛。
西夏在居延地区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同时,黑水城也成了西夏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中心,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献、艺术珍品等文化遗产。通常,游客们眼中的额济纳旗,大概率只有金色的胡杨,但是少有人知道额济纳旗的另一面:
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爽呈倾国之芳容图》,也被称为《四美图》,它出土于额济纳旗的黑水城;很可惜,原件现藏于俄罗斯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圣彼得堡冬宫的一部分)。同《四美图》一样,还有一系列出土于额济纳旗的艺术作品都藏于冬宫。
额济纳旗还出土了作为国之瑰宝的居延汉简,它与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并称为20世纪初中国文献的“四大发现”。
通常南方多竹简、北方多木简,但是在额济纳旗竟然发现了竹简。
这里既有西夏文真迹(已失传,近代才被完全破译),也有八思巴文遗存(已废弃)。
想看神舟飞船火箭发射吗?额济纳旗的人说:抬头就行!
元朝建立后,居延地区的交通更加便利,商业贸易更加繁荣,元朝在居延地区设立亦集乃路,成为元朝连接中亚和欧洲的重要交通要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亦集乃”后来被意译为“额济纳”。
哈密古老与现代的碰撞
从额济纳旗到哈密,车队走G7京新高速,途经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甘肃马鬃山等地,一路多为沙漠戈壁地貌。巴丹吉林沙漠分布着形态各异的高大沙丘,如新月形、金字塔形,风蚀作用显著,形成雅丹等奇特地貌;戈壁区由砾石、碎石构成,植被稀疏,岩石裸露。这段路,部分与古丝绸之路北线重合。如今,现代交通方式虽替代了古老商队,但仍是连接西北与中亚、欧洲的关键通道,持续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文化交融的发展。
哈密现存唯一一段老城墙,见证了哈密自清代以来的历史变迁,位于哈密“一河三城”历史格局中的老城西南部,它和自清代至近代的粮仓建筑群一起,构成了老城城墙及粮仓综合保护展示项目。
来自塔城的文旅推荐官哈依拉提,怀揣对音乐的热爱与热情,专程前往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参观,因为这里集木卡姆艺术教学、展演、培训、研究等功能于一体,是哈密地区一处综合功能较强、集中反映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的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