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9月开海的黄金季节,生活在胶东沿海小城,当下的餐桌上,是少不了各种海鲜加持的。渔汛期间,鲅鱼洄游,此时的鲅鱼个大肥美,也是人们做鲅鱼饺子的最佳时候。
俗语说:“鲅鱼跳,丈人笑”。在我们当地,开海捕捞的头几网鲅鱼,女婿总要抢先买上条大鲅,拎着送给岳父母尝鲜的。
刚上网的鲅鱼,鱼身不打一点弯儿,像一根木棍。因此常听到市场卖鱼的敞开嗓门吆喝:“大家走一走看一看哈,看我家的鲅鱼个个锃亮一根棍儿。”新鲜的鲅鱼阳光下荧光闪闪,的确是鱼类中的颜值担当。
鲅鱼的做法很多:炖鲅鱼、红烧鲅鱼、五香鲅鱼、酱闷鲅鱼、茄汁鲅鱼、塌鱼片、熏鲅鱼等等,多得不胜枚举。可不论多少种做法,鲅鱼饺子,却是其他吃法不可替代的。
鲅鱼刺少肉厚,嫩滑鲜美,由此做成饺子是大人孩子们的美食。将一条大鲅鱼去掉头尾,肚子处理干净,片取两面背部肉厚的地方,其他剩余部分留待酱焖炖了吃,是一点不会浪费的。
秋天的韭菜,沾着清晨的露水。摘洗干净,它们就在盆里绿生生地待命。花椒水凉透备用,剁好的鱼肉用筷子在盆里顺着一个方向搅动,这时要一边搅动一边加水,那鱼肉和水就瞬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于是馅儿变得更浓稠有韧性。搅得差不多后再往里面加油,加些许生抽和调料等,然后把切好的韭菜放进去,最后再淋上芝麻油,一盆垂涎欲滴的饺子馅就此大功告成。
揉搓着软软的面团,而后切成面剂子。做鱼饺子的面皮我认为越大越好吃,买的成品饺子皮不够大,所以我宁愿亲手擀皮,包成似手掌大的饺子,才是海边应有的秋味。
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心中期待着日日临近的开海渔汛期。这种期待,无疑比盼望过年更是热切。
刚结婚那会儿,回娘家学着包鲅鱼饺子,我总嫌鲅鱼皮粘刀不好剁,故意把鱼皮剔除。父亲见后却告诉我,鱼皮是一条鱼的精华所在,不但营养丰富,包进饺子馅里还奇香无比。父亲说要是把鲅鱼饺子里的这些精髓给弄丢了,就吃不出鱼饺子的真味来。
根据个人口味,有的人包鲅鱼饺子,馅里必须放点肉糜,说是既鲜又香。我个人觉得,还是不放为好,鱼肉和猪肉的混搭,总感觉味蕾间少了一种纯粹,来自于大海的原始的纯粹。
煮好的饺子,胀鼓鼓得像个个小包子,在盘子里散发着香气。此刻的餐桌上,一小碗香醋是必不可少的。这头是热气腾腾的饺子争先恐后地出锅,那头是剔剩的鱼头鱼尾也炖好盛盘了。
不必再做多余的菜,满桌的饺子和炖鱼杂,就是此刻最好的满汉全席。不是都说,饺子就酒,越吃越有嘛。要是非得认为还缺少点什么,那就是再盛上一碗热乎乎的饺子汤,记得小酌一盅的父亲常笑呵呵地重复道:“这叫原汤化原食,原汤化原食啊……”
顾不上饺子烫嘴,就赶紧咬上一口,鲜美的味道瞬间在唇齿间炸裂蔓延,夹在筷子间的饺子颤颤巍巍,但却Q弹得不曾断裂。由于饺子的个头太大,孩子们根本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拿着,大快朵颐。
秋风吹拂,天高海阔。生活在海边,感受着大海的心跳,接受着大海无偿的馈赠,有一种无上的优越感和小确幸。从青绿遍垂树梢直至秋月高挂苍穹,大海永无止歇地奉献着它的所有。
游子的脚步无论是轻轻地走还是轻轻地来,那一碗包含着亲情和乡愁的鲅鱼饺子,永远是人们魂牵梦绕的主角。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汪曾祺老先生所言极是。这世间的一些可爱,的确与美食有关,而生活在大海边的一些可爱,的确也和这鲅鱼饺子有关。
本文系作者授权,刊发于《威海晚报》2024年9月9日A11版
胡国葵
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口市作家协会会员。
监制:段晓明
统筹:王雪云
编辑:刘学珍
审读:张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