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驶入海林市七里地村,青山环抱,溪水穿村而过,乡村小屋掩映在山水之间,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享受远离城市喧嚣的美好时光。
七里地村位于海林市横道河子镇东北部,1926年,牡丹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横道河子支部委员会诞生于此。90余年过去,七里地村绿水青山未变,红色基因传承延续至今。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依托良好的绿色资源、红色资源、冰雪资源等优势资源,大打文旅牌,建民宿、办农家院、打造红色景观、推出旅游线路,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兴村富民之路,让七里地村富了起来,老百姓的日子美了起来。
中共海林党史纪念馆
打造“标杆村”,让旅游“热”起来
在七里地村英雄广场的尽头,沿着木台阶拾级而上,就是海林市党史纪念馆。这栋原始古朴的木刻楞建筑曾是横道河子党支部所在地。
“我已经是第二次来了,这次带着孩子来参观学习,追寻七里地独有的红色记忆。”来自牡丹江市的高俊仔细参观纪念馆后对记者说。据七里地村党支部书记郑太胜介绍,仅“七一”前后,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200人,接受红色教育的单位、企业500余家,红色文化资源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发展。
七里地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横道河子镇党委确定的“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不断释放党建文化效益,在保护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村里原本缺少耕地,人均耕地面积仅有4分田,缺乏农业致富的条件。近年来,七里地村因地制宜,对横道河子党支部旧址实施保护性修缮,纪念馆内配备了无接触影像、沉浸式体验设备,智慧导览、电子讲解系统一应俱全,全面系统地展示牡丹江地区党的发展历程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彰显红色展馆魅力。随着不断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地标,开辟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七里地村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标杆村”。
金沟水街夜景
2023年冰雪季,横道河子镇火爆出圈,七里地村抓住机遇,打造网红打卡民俗风景地,用木板、稻草、树根等搭建了具有山野特色的“冰雪园林景观”。冬日的阳光映照在冰雪之上,银装素裹的农家村舍伴着寒枝、枯树形成了一幅幅独特景象,吸引了许多南方“小金豆”。
“依托良好的红色文化资源、冰雪资源等优势资源,大打文旅牌,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冬天冰雪游,夏天清凉红色游,接待游客不断增多。我们已承接省内各地、各部门党组织活动300余次,有效带动了七里地村村集体收入增加。”说起七里地村,横道河子镇镇长高原自豪地说。
培育新业态,让消费“旺”起来
近年来,随着七里地村游客不断增多,海林市依托资源优势,着力突出本地风土人情,打造“金沟水街”“映山红主题餐厅”等,增加14项配套产业,带动村民通过制作并售卖黑加仑果汁、手工煎饼、笨烧白酒等传统食品的方式增收。将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相互融合发展、充分释放潜力。
金沟水街
如今,站在村口的木桥上,放眼望去,石阶、草房、小桥,金沟水街在青山绿水的装点下显得格外素朴雅致,一幅乡村风情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在金沟水街两岸,益创工坊、黑加仑手工作坊、“福”文化体验工坊、辣椒坊、磨坊等亲子体验业态和地域特色美食小吃等商户一字排开。
走进七里地村金沟水街的民俗面食店,面点师傅正在紧张忙碌地制作品种多样、造型丰富的面食,其中开花馒头以其松软绵糯、造型别致得到了游客们的青睐。
“金沟水街的四季都很美,开花馒头甜滋滋的,有种童年的味道。”来自牡丹江市的李先生说,除了馒头,他经常会来这里买煎饼和树莓果汁,很多亲戚朋友也会来购物,都是手工制作的食品,吃起来很放心。
七里地村现有金沟水街、山野乐园、栖里民宿、映山红红色主题餐厅、景观水系改造、景观瀑布等网红打卡地,基本上实现了一个集水街、民宿、餐饮、农产品等为一体的特色党建线路,同时也打造出了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特色农家乐三位一体的“红色乡村旅游”品牌,随着村里的业态越来越丰富,村民的钱包也越来越鼓。
七里地村全貌
铺就“产业路”,让百姓“富”起来
村里产业旺,户户生活美,这是七里地村现在的真实写照。从进城创业,到回村“淘金”,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留在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青春。
曹丽萍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有黑加仑果汁、黑树莓果汁、红树莓果汁、山茄子汁,是我们山里纯野生的,口味不同,都特别有营养。”曹丽萍向游客介绍自己种类繁多的产品,忙碌却幸福,“村里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产品卖得特别好,旅游旺季每个月收入都能达到3500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特别知足。”
在七里地村,黑加仑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七里地村位于佛手山风景区腹地,属高山冷凉气候,全村种植寒地浆果黑加仑面积600亩,年产黑加仑150吨。很早以前,七里地村村民就通过种植黑加仑增加收入,家家户户都会手工熬制营养丰富、香甜可口的黑加仑果汁,随着村里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制作并售卖黑加仑产品,七里地村的黑加仑果汁也逐渐打开了知名度。
从黑加仑果汁、手工煎饼、笨烧白酒等传统食品,到农家院、民宿等新兴业态,越来越多的七里地村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七里地村积极吸引村民参与,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让乡村旅游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的重要载体,助推文旅经济发展节节攀升。
如今,一座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的“红色村庄”,已成为集自然生态资源、红色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生态民俗村,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海林市将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紧密融合,筑牢红色堡垒、挖掘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推动红色旅游资源深度整合,吸引更多农民返乡参与到旅游开发与服务中,打造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海林模式。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制作丨葛春雷 相玮
责任编辑丨徐隆葭
图片审核丨刘友林 陈雷
监制丨陶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