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是我国最高学府之一,与北大齐名。其中的学子都是人中龙凤,从中毕业的学生们基本都是国家的顶梁支柱。
但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却有这样一位清华学子,甘愿放下一切荣誉和前程、放下自己的父母亲人,远嫁非洲。但她到了非洲后并非单纯的忍耐和接受非洲的贫穷,她也为非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么多年过去了,在悠长岁月和生活的磨砺下,她已变得和当初完全不同,身材走形,面庞圆润,眼睛里充满故事。
那么,她的生活究竟幸福吗?是怎样的决心和怎样的爱情促使她做下了这个特殊的背井离乡的、远嫁的决定呢?这个决定究竟正确吗?她究竟为非洲做了些什么呢?
听我细细道来她的故事。
王家有女初长成
王丽红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工薪家庭,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也算家有余粮。她一出生就拥有了多少人奋斗多年都奋斗不来的北京户口,称得上家庭条件不错。
作为家里的老幺,她自小受到了父母和兄姐的万般宠爱,可以说是蜜罐子里泡出的小公主。但这些宠爱并没有迷失她的心,她毫无骄纵的习气,纯洁天真,对人友好。
既然一切的开始发生在清华,我们不得不提一提她的学习。学习是中国孩子逆天改命的最简单的一条路,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多少人头悬梁锥刺股,只为考上一所好学校。
王丽红的天赋非常的优越,即使她在学习上下的功夫并没有其他同学多,她依旧自小就成绩出众,在同学中仍名列前茅。
所以,成绩出众的她就入读于北京最好的中学北京四中,随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我们用脚指头想都知道,她的前程一片灿烂,大有可期,待到她毕业之时,必是祖国的栋梁。但是,入读清华也为未来她遇见相伴终身的那个非洲小伙,一个清华交换生埋下了伏笔。
在清华大学中,在四周优秀的同学的压力下,王丽红依旧没有落了下风,她一边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一边一改轻浮的学习作风,开始下功夫苦读。光芒四射的她,吸引了许多年轻小伙子的视线,但她并没有为之所动。
四年后,在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考试中,她以优异的成绩成功中试,入读清华的研究生。
考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后,她更使父母为之骄傲了,全家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她身上。谁知道她最终却做出了放弃家庭远嫁非洲的决定。
与君初相恋
她与非洲留学生苏玛的故事说来话长,这一切都要从王丽红的创业开始说起。
在清华攻读研究生期间,王丽红不甘于仅参与校内活动,为了锻炼自己,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尝试出去创业,也正是这次创业,使她结识了非洲小伙苏玛。
创业,做什么呢?一番苦思冥想后,王丽红决定做生意。她先将东西以低价购入,再以稍高的价格卖出。她卖些什么呢,一些零食酱菜。实践证明,她的眼光很准确,这条路在当时行得通。
在一次外出卖货的过程中,王丽红经过了一个工地,她感觉这里有生意可做,于是停了下来,在这个工地开始摆摊。果不其然,工地上很多人来买她的东西。其中,有一个黑黝黝的身影吸引了她的注意力。王丽红定睛一看,竟然是一个非洲黑人。
这实在是非常能勾起人的好奇心,在当时的中国,外国人是十分少见的,黑人尤其少见。俗话说,好奇心杀死一只猫,当那个黑人过来买东西时,王丽红便跟这位黑人攀谈了起来。
两人一番攀谈过后,她发现那个黑人的中文竟然说得很好,简直如同母语一般。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这位非洲小伙竟然也是清华的学生,跟她是校友。小伙叫做苏玛,来自乌干达,是乌干达派来中国的留学生。
在我们的想法里,留学生不应该都不为金钱发愁吗?但是苏玛却不一样,他向王丽红坦诚,他家境贫寒,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争取到这次交换的机会,即使国家解决了他的学费,他还需要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生活所迫,来到中国后,苏玛不得不想尽办法来赚钱,四处兼职。好在苏玛年轻力壮,语言对他来说也不成问题,兼职尚且好找。而工地上的体力活正是他的兼职之一。
两人都给对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王丽红很敬佩苏玛的志气,苏玛也很动容于王丽红对他一视同仁的对待,两人越聊越投机,仿佛早就认识了一般,怎么聊都聊不够。此后,王丽红经常来这个工地卖东西,苏玛也经常和工友一起来支持王丽红的生意,于是两人持续保持了联络。
久而久之,在不断的联络中,两颗心越走越近,他们开始谈上了恋爱。
在校园里,他们开始成双成对地出入,一起去图书馆学习,一起去食堂吃饭,与众不同的他们引来了众人的惊羡,或奇异的眼神。但是外人的目光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恋爱归根究底只是两个人的事,其他人的祝福或是诅咒都只是过眼云烟,日子是两个人过的。
分离与重聚
但是与外人不同的是,亲人的态度往往对于一段恋情非常重要。因为生她养她的是父母。假如父母不支持,这段爱情多半会夭折。在如今,一个姑娘跟一个外国人谈恋爱都可能遭受异样的眼光,尤其是黑人,更是常常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更何况王丽红的恋爱发生在保守的七十年代,王丽红还是一个被家里寄予众望的姑娘。
但是王丽红铁了心要和苏玛谈恋爱,她认为苏玛是一个善良的人,有着一颗闪着光的心。当然,她也知道大部分人都不太支持他们的恋爱。王丽红在英国广播公司对她的采访里说:“当时,他们认为我是一个随便的女孩,和一个黑人男孩约会,但我知道他很诚实,并且有一颗善良的心愿意去帮助别人。”
好景不长,两人没能甜蜜多久,两人的恋情便被王丽红的父母知道了,对于这段恋情,意料之中,他们不支持。
在那个年代,找对象虽然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找的也是一个门当户对,理所当然。现在这个社会不也一样吗?多少人希望能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对象,多少人能真正的无视父母的意见,谈自己的恋爱?
条件如此优秀的王丽红居然找了个非洲小伙做对象,这可谓是惊掉了一干人等的眼睛,王丽红的父母铁了心要拆散王丽红和苏玛。
乌干达当时是多么贫穷的一个地方,即使现在,乌干达也仍然非常贫困,苏玛的家境还非常贫寒。谁舍得女儿吃这样的苦?王丽红的妈妈为了王丽红天天以泪洗面。
王丽红的家人强行断了她和苏玛的联系,送她去了她姐姐所在的日本去留学。
王丽红万念俱灰。以为这桩爱情就这样被迫终结了。
谁知道,没过多久,她竟然在日本见到了苏玛!原来苏玛在得知了她的去处后,不远万里追来了日本。两人又得以重聚。在结束学业后,两人不顾王丽红父母的阻扰,毅然成了婚。婚后,王丽红坚持跟随苏玛回到了非洲乌干达,就此抛下了父母和兄姐,追随了爱情。
王丽红的母亲在王丽红离她而去后几度晕厥过去,王丽红的父亲在美国没多久便白了头发。
我们有一句话叫做“父母在,不远游”,王丽红的远嫁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不知道该说她是坚守自己的内心,还是说她不顾一切,总之,1996年,她毅然决然地去了非洲,自此一生少回故乡,只把他乡当故乡。
婚后生活
婚后,跟随苏玛回到非洲乌干达的王丽红才发现,苏玛竟然是当地一个酋长的儿子,只是酋长有许多儿子。也因此,在金钱上苏玛十分贫穷,但是他在部落里的地位却不一般。
因为苏玛的地位,当地人都比较尊敬王丽红,因此她在非洲的日子还不算太难过,但她渐渐察觉到,新的环境有许多与以前不同的地方,此前有些事是她没有做过心理准备的。
其一,乌干达的环境十分落后,做饭还需要烧炭来做,治安也十分混乱,常常出现治安事件,女人不能单独出门。其二,乌干达的风俗也十分的落后,假如公公出现了,媳妇隔着很远的地方就需要下跪。诸如此类的生活差异可谓数不胜数。
至于乌干达女人的地位更不用说了,一个男人可以娶十多个妻子,女人出嫁前是父母的私产,出嫁后是丈夫的私产,丈夫死后可以被丈夫的兄弟继承。苏玛的家乡信仰伊斯兰教,女性还都被要求戴上头巾。
王丽红的婆家也不例外,王丽红拥有了十个婆婆,四五十个大伯哥。
在非洲恶劣环境和落后风俗的摧残下,王丽红吃了许多苦。她自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北京姑娘何曾吃过这些苦?她常常想回家,但嫁都已经嫁过来了,她的眼泪唯有往心里流。
好在苏玛始终耐心地陪伴着她适应环境,并且,苏玛看出来了她的不安,向她承诺他今生仅会有她一个妻子。苏玛用时间证明了他对王丽红的爱,他确实只有王丽红一个妻子。
即使有苏玛的陪伴,无法摆脱的风俗也始终缠绕着她,像乌干达的女人一生都会生许多孩子,所以王丽红在嫁过来之后也接连生了四个孩子。
王丽红唯有强迫自己去适应乌干达的环境,毕竟路是她自己选的,爱的人也始终在身旁给她力量。
办学校
转眼间,距离王丽红远嫁非洲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她已经渐渐的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乌干达的环境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做为酋长儿子一家,她们家的环境仅跟我国一户普通农村百姓家里差不多。
但做为清华的才女,她始终在思考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意义,难道她嫁来非洲仅仅是为了相夫教子?
当然不是的,她的人生还能有更大的意义,她还能为非洲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她到底能做些什么呢?为了自己,为了非洲的百姓?难题又一次缠绕上了她的心头。
同时,天有不测风云,她和苏玛的小儿子法黑帝在一岁多时因为生了场疟疾,被夺去了生命,这让作为母亲的王丽红痛不欲生,哪怕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在采访的时候她一提到还忍不住落泪。医生对她说,说救不了,同时,当时什么医疗器具都没有,只能等死。
这件事也让她再次重新审视起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能力。她究竟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非洲的现状,为非洲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她突然灵机一动,决心抓教育。非洲如此贫穷落后,教育也十分落后,在我们普遍的认知里,要改变贫穷的根,首先得抓教育。王丽红也是这么想的。少年强则国强,她认为为非洲多培养一些有用的人才可以改变非洲的未来。
于是,王丽红决定要开办一所学校,同时,这所学校教什么呢?这是个难题,没有经验的她又该如何管理这所学校?许许多多的困难围绕着她。
恰逢此时中国与乌干达的关系进入蜜月期,对故乡和对中文的思念也始终萦绕在她心头。这时她想到了中文。正巧,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她读的正是汉语专业,她有能力去进行汉语教学。
说到做到,2010年,她便和苏玛一起买下了一所全日制的中学,并成功的改造了这所废弃的学校,开办了一所新的学校,学校被命名为鲁扬子中学,目前该学校坐落在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郊区,是乌干达唯一一所提供中文教学的学校。学校共有六个年级,加起来有800多名学生。王丽红的几个孩子也都在这所学校里学习。
几年过后,在乌干达当地,鲁扬子中学变得十分有名。这所学校每年都为非洲提供了上百名优秀的毕业生。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王丽红和苏玛接手学校之前,这所学校以“坏孩子”出名,校舍还破破烂烂的,很轻易就可以翻进翻出,不但治安成了问题,许多学生也经常翻墙逃课。在王丽红和苏玛接手后,两人对学校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改造,学校的领导层和教师团队都被他们进行了大换血,不服管的学生也被开除出校。
剩下的孩子们都是非洲未来的希望。
2014年,王丽红亲自接手学校,成为学校的校长,这在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乌干达使人非常惊奇。但这仅仅是她个人的改变,其余非洲的女性的地位仍然非常低下。
学校不但教授中文,也教授其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学校的学费极低,仅仅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同时学校还提供免费伙食,王丽红常常贴钱买食材来改善孩子们的伙食。
王丽红苦心经营这所学校,跟中国的学校一样,她对学校的学生都做了家访,选择出了许多户贫穷的家庭,并联系了许多在乌干达的中国同胞一起对其进行资助。截止目前为止,鲁扬子学校已经为非洲提供了五百余名优秀的毕业生。
目前,中国孔子学院也为该学校的中文课程提供了帮助。
结语
2019年3月,学校举办了一场为期九个月的教师培训课程,教授鲁扬子中学老师们的中文。9个月不到,便有老师已经学成回归岗位进行教学了。参与培训的人普遍认为这次培训对他们有很大帮助,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到一个强大国家的语言,使他们学习到中国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的回报非洲,同时也扩宽了他们的职业前景,使他们有机会能来到中国,进行工作和旅游。
王丽红认为,这正像中国人学习英语一样,语言能帮助我们吸收外国的知识,和外国人进行交流的同时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发展。
王丽红通过她的努力搭建起了属于她自己和中乌的桥梁。即使她没有在祖国发光发热,但她最终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即使是在非洲。
在央视的镜头下,王丽红虽然没有当初照片上那么青春、清纯可爱,但是她却别有一番知性和自信的气质。在乌干达烈日的照耀下,她的面庞依旧白皙,即使她的身材略微走样,她的脸庞却更加的动人。这么多年下来,这么多心血的付出,王丽红早已把非洲当成自己的故乡,她说,她真的有一种自己是属于非洲的感觉。
多年后同学见到,差点认不出,觉得她变的更成熟,坚毅,知性了,完全不是当初印象中学生的样子。
王丽红为非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非洲输送了如此之多的人才,她也为中非友好、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我相信,她不后悔她当初的决定,期待王丽红未来可以为中乌关系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