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玲
古源香天天生榨米粉品牌创始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宁生榨米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22年,首部以系列片形式记录梳理广西米粉的美食纪录片《圈粉食刻》播出,黄天玲作为南宁生榨米粉非遗传承人亮相,此前湖南卫视《我家那闺女》节目中南宁水街“古源香”天天生榨米粉也已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当中。水街是南宁美食的根据地,更是老南宁人生活的重要缩影,你可以在那里寻到南宁人生活的痕迹和穿越时光长河的味道。黄天玲的一碗米香便是从这里传承,在这里扎根。
图源:央视网 黄天玲亮相《圈粉食刻》
任其他米粉声名远扬,在广西的米粉江湖中,生榨米粉自有它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南宁人心中,其地位绝不亚于老友粉。黄天玲与生榨米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祖上,这份事业的牵绊可以说自出生起就产生了。黄天玲自己也没想到,这碗粉一做就是一辈子。“我做米粉40多年了,从选米、浸泡、发酵到研磨、榨粉,每一道工序都了然于心,几十年下来已经形成肌肉记忆力了。”谈起这份米粉事业,黄天玲眼中的光芒闪耀了起来。她13岁开始就跟随母亲接触生榨米粉生意,后来母亲为了让其拥有一门手艺傍身,便把生榨米粉制作技艺传授给了她,就这样她顺理成章成为了家族第五代传承人。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风潮激发了黄天玲的干劲儿,在自家门前开起了一家名为“天天生榨米粉”的小店,和很多老店起初的样子一样,这家店十分简陋。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天生榨”这一招牌在水街悄然兴起,其独特的米香和浓郁的人情味吸引了无数食客,经常能看到店前排起的长队。这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复杂工艺的生榨米粉,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深入食客的心,成为了许多南宁人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街天天生榨米粉老店
纵观“古源香”的品牌发展历程,可见黄天玲强大的执行力和商业魄力。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水街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老街的改造,黄天玲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果断地将“天天生榨”搬到了新的地点——惠民码头,开启了品牌发展的新起点。进入21世纪,黄天玲大胆地迈出了连锁化的步伐,先后将门店开进了水晶城、万象城等高端商业综合体,让更多人有机会品尝到这份地道的南宁味道。2012年,黄天玲迎来品牌化道路重要的里程碑。受到生榨米粉“始于远古,源远飘香”的启发,她将品牌名正式更改为“古源香”天天生榨米粉,一直沿用至今。
2014年,是古源香发展历程中又一个重要历史性时刻。“古源香”天天生榨米粉成为了首批南宁餐饮老字号。也是这一年,黄天玲带领团队突破性地建成了广西首个围绕生榨米粉生产展开的中央厨房,实现了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物流配送的一体化管理。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保证了每一碗米粉的品质与口感,品牌连锁化的步伐越走越坚定。
生榨米粉品牌连锁化的道路有多难?生榨米粉制作工艺的特殊性,使得如今市面上大多数生榨米粉店仍是以夫妻店的形式存在,由此可见黄天玲的决心。2016年,“古源香”天天生榨米粉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自治区级非遗传承基地,作为创始人的黄天玲成为了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小米粉大产业,非遗只有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才更能走得更长远。”这份传承米粉文化的文化自信及使命感油然而生。
站在荣耀之上,黄天玲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现今,古源香建成了更为标准的专业化食品工厂,占地1300多平,不仅承担了中央厨房的职能,还能够生产预包装产品。在设备的研发与迭代上,她自主研发了一套生榨米粉的生产设备,获得了5项国家级新型发明专利,门店也从南宁开到了崇左、北海等地,和相关专业院校联合出版了“生榨米粉制作标准”,在品牌连锁化这条道路上做出了很多突破。
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黄天玲同样与时俱进,研发了更多年轻人喜欢的口味,如让许多人怀念的学生时代的番茄肉沫口味,又如与南宁另一非遗“老友粉”,结合推出“老友生榨米粉”以及老友酱等产品。凭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走上了IP打造的道路,开启电商之路……“在我身上应该是没有退休这个说法的,我会做到做不动为止。我对这个行业还有很大的激情,我还想去学习更多的东西,还想看更多的东西。”“坚持”二字贯穿了黄天玲的米粉生涯,以足够热爱,传承一门生榨米粉的制作技艺,黄天玲永远在路上,永远干劲儿十足。
访谈当天的黄天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古源香曾经是一代老南宁人对水街的集体记忆,而如今,它正在成为更多人记忆中的味道。时代在变,水街见证了南宁的繁华变迁,但老一辈水街人仍坚持用自己的双手在传承着南宁味道。古源香不断发展、迭代,但那颗“做好一碗粉”的初心未曾改变。当食客想到它时,还能随时吃上一碗,当我们回忆起来,还能发出这样的感叹,“古源香啊,40年的老店了,不容易啊”,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 END —
撰稿/编辑:黄莹莹
设计:梁艺耀
总编: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