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璀璨夺目的黄浦江畔,L'Atelier 18,一个名字里就蕴含着艺术气息与高端定位的地方,曾是多少人心中的美食圣地。然而,近日人均消费达到1580元的L'Atelier 18 被曝暂停营业,与此同时,还有前员工爆料该餐厅拖欠工资和社保。
这家餐厅的辉煌似乎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这家曾接待过无数名流雅士的高端餐厅,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其背后的,是高端餐饮行业的整体困境,还是消费时代的一次深刻变革?
高端餐饮的辉煌与落寞
L'Atelier 18的命运,只是高端餐饮行业艰难处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多家知名餐厅接连倒闭,高端餐饮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FD(Fine Dining)这一概念,曾代表着奢华与品味,但如今,随着消费者偏好的转变,这一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洗牌。红餐大数据的冰冷数字,更是直观反映了这一趋势:上海人均消费500元以上的餐厅数量,在短短几年间锐减过半,从2700多家降至不足1400家。
面对市场的冷酷现实,高端餐厅不得不放下身段,寻求转型之路。从米其林餐厅推出“穷鬼套餐”,到新荣记的398元穷鬼套餐,再到EHB经典套餐的大幅降价,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品牌,如今也纷纷加入降价大军,以求得一线生机。
但是,不少网友对这些高端餐厅的转型并不买账。毕竟,如果新荣记398元的特惠套餐算穷鬼套餐,那大多数打工人18元一份的外卖应该属于什么水平?
生活成本上升与消费观念的转变
在高端餐饮行业不得不开启转型之路时,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更为宏观的背景——生活成本的普遍上升。从猪肉到鸡蛋,从西瓜到黄瓜,再到各类日常消费品,价格都在悄然上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其中鲜菜和猪肉价格涨幅尤为显著。年初,国家确定5%的GDP目标增速的同时,还确定了今年的CPI涨幅在3%左右。
涨价潮,似乎避无可避。这意味着,普通人的生活成本在不断提高。
生活成本的上升是全方位的,餐饮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即便在餐饮消费上有所节省,但其他方面的支出增加仍然让消费者的整体经济状况显得捉襟见肘。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趋势无疑加重了经济负担,使得他们在面对各种消费选择时更加谨慎。
在这种背景之下,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在悄然发生。
新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与易获得性,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品牌与奢华,而是更加注重食物本身的价值与体验。这一变化,正是“口红效应”在餐饮领域的体现——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不仅影响了餐饮行业,更对整个消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端餐饮的降维生存,是消费时代变局的一个缩影。在这场变革中,有的品牌黯然退场,有的则通过转型与创新找到了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