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医大师朱南孙,101岁高龄仍在坐诊,养生秘诀:两不沾、两坚持
创始人
2024-08-20 12:41:23
0

“我平时很怕冷。”

“怕冷?那你觉得腰酸吗?现在。”

“嗯,有一点点。”

“来,把脉看看!”

这是发生在上海岳阳医院的一段医患间的对话,患者是一位四十岁出头的中年妇女,为她把脉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医生。

医生名叫朱南孙,如今已经101岁高龄,早该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她却放不下病人,每周坚持到医院出诊两次,为病人解决问题。

行医七十余载,朱南孙老人攻克了妇科领域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她的医术自成一派,被人们尊称为“送子观音”和“妇科圣手”。

谈及对中医的坚持,朱南孙老人眼睛都亮了,“热爱”是支持她一步步走来的能量,“我喜欢中医,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上中医。”

集朱氏妇科传承 上下求索学中医

1921年,朱南孙出生于上海的中医世家。

她的祖父朱南山先生是清末有名的医生,惯用大方猛剂治疗疑难杂症而冠绝苏南地区,更是有了“朱一帖”的美誉。

民国四年,朱南山来沪建立自己的诊所,并提名“南山小筑”,朱氏妇科从今以后便由此开枝散叶。

朱南孙是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她自幼受到家族熏陶,在祖父和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中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当有病人来诊所求医时,朱南孙总是搬个小凳子,坐在一旁,双肘抵在膝盖上,撑着脑袋,眼巴巴地看着祖父为病人诊治。

朱南孙不求甚解,她很早就开始接触各种药方,专著,遇到不懂的地方,总是自己琢磨许久,实在搞不明白就会寻求长辈的帮助,这为她日后学医打下了良好的基本功。

时间一长,朱南孙身上也有了几分祖父的样子,家里人就曾经看到她一个人坐在诊台上,故意学着大人的声音,“嗯,你哪里不舒服,我给你把把脉,你这是……”

祖父对这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喜欢得紧。

1936年,朱南山先生在上海筹资建立了新中国医学院,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中医人才。

祖父朱南山忙于培养人才,父亲朱小南则四处问诊,朱南孙很少有机会像小时候那样近距离地接触“治病”了。

但是,朱南孙并没有松懈和放弃,她每天完成学校的文化功课之后,还有抽出专门的时间来温习和巩固之前掌握的医学知识。

“我知道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他们都是好医生,我也知道我以后要走的路,还是医生。”此时的朱南孙已经默默为自己规划好了未来的人生。

高中毕业之后,朱南孙怀着澎湃的心情来到祖父创办的新中国医学院,接受系统的国医教育。

在朱南孙看来,中医是神圣的,而这里全部都是热爱中医,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这里简直是她的天堂。

在医学院朱南孙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在一起探讨医学知识,在老师的带领下,初步进行了临床实践,朱南孙第一次将学到的知识付诸行动,她感到了莫名的安心。

有时候,医学院的老师会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病症来考量他们,很多学生在私下里高谈论阔,但实践的时候却瞻前顾后,不敢下手诊治。

朱南孙则不同,她对自己有着十足的信心,总是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观察病症,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她的方法与老师都如出一辙,于是老师也为她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年之后,朱南孙以优异的成绩从医学院结业,她背起小木箱开始跟随父亲出门诊断。

最初,朱南孙很少有机会亲自诊断,父亲总是让她在旁观摩学习,最后抓药。

渐渐地,父亲也开始询问她的看法和治疗建议,朱南孙都侃侃而谈,在父亲的指导下,她也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妇科医生。

1952年,上海市组建了第一个中医医疗机构——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岳阳医院。

朱南孙和父亲都加入其中,为人们提供公费中医医疗服务。

在这里,朱南孙坚持坐诊七十年,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朱氏妇科”也在这里发扬光大。

朱南孙汇集了祖父和父亲两代人的医学积淀,又学习了各家之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妇科理论体系。

而且,她并不敌视外来的西医,反而热衷于和对方学习交流,将中西医结合发展,总结出了许多实用的妇科治疗经验。

言传身教育人才 倾囊相授续传承

朱南孙非常注重学术经验的交流和传承,1983年,她获得了“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的称号,并且还专注于培养医学研究生。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她注重学生的思维论辩能力,经常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讨论病情,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不同的治疗意见。

她也毫不吝啬自己几十年的传承和经验,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部倾囊相授。

朱南孙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时,从不会拘泥于书本,她喜欢用实例展开,让学生们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有时,学生们会观摩朱南孙诊断治疗的过程,诊断结束之后,朱南孙会和学生一起温习,讲解自己这样治疗的原因。

学生们在观摩过程中,亲眼见证了许多疑难杂症在老师手中迎刃而解,他们为老师的医术所折服,在不断的温习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成长。

朱南孙为人和善,不论是课堂上,还是门诊部,她都以微笑示人,待人轻声细语,如春风拂袖一般,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甚至会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牢记他们擅长和缺乏的具体细节,在闲暇时候和学生谈话,将自己的见解娓娓道来。

在朱南孙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们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毕业之后在各地坐诊治疗,让中医继续传承和发扬。

2017年,朱南孙老人被授予“国医大师”的荣誉称号。

这是国家对她七十年来兢兢业业,锲而不舍的医学探索的肯定。

2020年,朱南孙老人以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朱氏妇科疗法传承人的身份,成为了中国非遗年度候选人之一,她这一生可谓是“德艺双馨”,受人敬佩。

“两不沾”“两坚持” 百岁老人的长寿之道

如今,朱南孙老人已经到了期颐之年,仍然中气十足,风姿矍铄,前来求医的患者全都啧啧称奇,向她讨要长寿的秘方。

朱南孙老人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儿架子,她和患者们谈笑风生:“我哪里有什么长寿的养生秘诀,如果有,那我早拿出来和你们分享了!不过,我也有一些简单的建议,你们不妨听听……”

朱南孙老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两不沾”和“两坚持”。

“两不沾”是从饮食习惯而言,最不能沾染的就是油炸类食品。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食物的追求也更加多样化,简单的饱腹显然已经无法轻易满足人们对美食的渴望,而各种层出不穷的食物开始出现。

首当其冲的是油炸类食物。油炸类食物经过煎炸之后,会产生芳香烃,香气扑鼻而来,疯狂刺激人们的味蕾,这类食物也因其酥脆爽口成为风靡各年龄段的美食。

不过,长久服用油炸食物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首先,油炸类食物裹着一层厚厚的油脂,食用后不易消化,尤其是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他们喜欢这种食物,炸鸡,薯条,多吃此类食物会损害胃肠道功能,使消化功能紊乱。

油炸类食物对中老年人的损害更大,现在很多人会患有三高,这也是长期服用油炸食物的结果。

除此之外,食物在油炸之后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热量高,较油腻,是公认的致癌物质,根据研究表明,经常食用油炸食物的人群患癌的比例远远高于不吃或者较少食用此类食物的群体。

身为医者,朱南孙明白油炸食物对身体的巨大危害,在生活中她坚决不碰这些东西,而是更倾向于清淡绿色的饮食,数十年如一日,让自己一直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除了油炸食物,朱南孙生活中从来不会碰的另一样东西则是补品。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他们选择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钙、铁、锌、硒和维生素,缺啥补啥。

实际上,补品的有效利用率很低,并不能有效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朱南孙认为是药三分毒,补药对人们的身体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到目前为止,对于癌症的防治,有关权威机构也未曾公布过哪类补药有这样的作用和疗效,因此,想要预防疾病,吃补药并没有太大意义。

除了饮食中的“两不沾”,朱南孙的养生秘诀还有“两坚持”。

第一,坚持每天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运动排汗也会适当地排出一些皮肤中的有毒物质,提高免疫力,对人体有极大的益处。

朱南孙坚持每天晨练,慢跑,太极,五禽戏,晚饭后也会有适当的消食运动,这样的习惯一直陪伴了她的一生。

现在的许多人需要伏案工作,几乎在椅子上待一整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们也不乐意花费自己休息的时间运动,结果就是年纪轻轻的他们就挺着大肚子,患了肥胖症,身体的惰性越来越大,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当然,运动也要循序而渐进,没有一蹴而就的好体魄,我们要为自己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因为过量的运动也会对人体造成损伤,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与此同时,“保持心情愉悦”也是朱南孙一直坚持的养生方法。

病由心生,如今的人们处于嘈杂纷乱的社会中,来自家庭和职场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负面情绪开始滋生,成为损害身体健康的导火索。

“我看妇科这么多年,最近十几年以来,越来越多找我看病的人患有乳腺增生,原因就是她们的压力太大,负面情绪不断增多。”朱南孙老人坦言。

“我会适当地开导她们,只要让自己慢慢放松,心情愉悦了,身体就会健康,看上去自然就年轻了!”

兴趣是保持心情愉悦的关键。

朱南孙老人有些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闲暇时间她会吹口琴,唱戏,偶尔也会翻阅整理医学作品,让自己沉浸其中,放空自我,身心畅快。

朱南孙老人虽然已经百岁高龄,但是她却很喜欢和年轻人交流,听听新一代少年郎对生活的感触,她甚至可以和小患者们畅谈有关电子游戏的资讯,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不管年纪多大,都不能与社会脱节。我喜欢和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聊天,喜欢接触不同领域的人们,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不同的事物,我感觉自己每天都过得充实!”朱南孙老人微笑地说着,这也是她保持年轻心态的做法。

如今,101岁高龄的朱南孙依旧活跃,她坚持每周坐诊两天,为患者诊断治疗,或许这份工作,她会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吧!

小结:

朱南孙老人为妇科中医奉献了自己的医生,她这辈子治疗的病人不可估量,在她的教育指导下,许多“朱氏妇科”的传承者在祖国大地开枝散叶,未来还会继续发扬光大,她的一生令人敬佩!

人人都想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朱南孙也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长生秘诀”和大家分享,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一定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两不沾”“两坚持”,让自己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网:《满百岁的国医朱南孙,目前仍出诊,长寿秘诀不吃两物,做两事》

2、人民网:《98岁女国医朱南孙:想得开放得下,病痛走长寿来》

3、中国中医药网:《朱南孙:传承家学创新法 润物无声育桃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云南德宏猎奇美食!牛肠汁熬的苦... 在云南德宏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上,苦撒是一道极具争议又独具特色的美食。它以牛肠汁为核心熬制而成,独...
北京口碑好的旅行社 “服务细节... 在北京这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城市里,选择一家靠谱的旅行社至关重要。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北京口碑好的...
聚焦省旅发大会·访谈|共话文旅... 讲好文旅故事 悦客引客留客 ——访“壮美太行·河北太行山文化旅游带”推介活动总导演、河北演艺集团一级...
潮评丨20款网红产品无一为10...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据视觉中国 近期,新京报记者随机对20款同时标注“水牛”与“纯牛...
刘强东系上围裙直播炒菜,要烩“... 9月17日消息,9月16日晚间,北京国际饭店内,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系上围裙,站在灶台前烹饪宿迁名菜...
零失败玉米烙饼,把童年一口咬回... “叮!”你的童年外卖已送达,请趁热吃! 一、为什么人人都爱这块“黄金饼”? 1. 材料家家有:玉米粒...
原创 比... 咱今天唠唠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哈。你们说,在感情里,是那句 “我爱你” 重要呢,还是 “我懂你” 更难...
“丝瓜汤”是什么梗?怎么就火上... “丝瓜汤文学”的刷屏,与其说是一场吐槽大会,不如说是一次集体求救。它在呐喊:请看见我,请听我说。 文...
赏秋去!今明两天这些地方云淡风... 本周,今年下半年首场大范围冷空气来袭,北方多地凉意渐浓“跑步”入秋。进入秋季,云层逐渐变淡,天空更加...
天山脚下文旅兴 那拉提景区 那拉提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1978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设立旅游...
重庆南川山王坪康养避暑房,空气... 在炎热的夏季,寻找一处清凉避暑之地成为了许多人的向往。位于重庆市南川区的山王坪康养避暑房,凭借其独特...
国庆去西北旅游攻略:七天六晚景... 《西北七日行纪:2025年与天地对话的旅程》 飞机降落在西宁曹家堡机场时,一股混合着黄土与青草气息的...
宝宝小零食,酥酥脆脆入口即化!... 大家好呀,我又来给你们分享好吃的美食啦!今天给你们分享的是哄娃神器鸡蛋手指脆脆条的做法!香甜酥脆,入...
修文县:电商铺就“扎佐蹄髈”新... “上班的老乡,没有时间去买菜做饭的,这款扎佐蹄髈真的不要错过,拍回家去省时省力省心……” 今年以来...
烟火袅袅!柴火正旺,面包飘香,... 在昆明乡村,有新的“炊烟”升起——不是司空见惯的农家乐,而是特色鲜明的窑烤面包店。柴火窑燃烧正旺,面...
又有知名餐饮陷预制菜风波:号称... 餐饮品牌太二酸菜鱼,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上海不少商场都有它的身影。不过,这家主打“活鱼现做”的昔日...
东北野鸡泛滥成灾,为何很少有人... 在东北广袤的土地上,野鸡分布广泛。过去,靠山吃山的东北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方法...
上海古猗园非遗月:数字光影再现... 2025年9月19日至10月19日,上海古猗园将举办“浮光戏影,猗鉴匠心”非遗文化月活动。活动期间,...
来看!这样的上海,是你不容错过... 上海这座“魔都”的夜晚,真的太太太迷人了!当霓虹灯亮起,东方明珠在夜色中格外辉煌,仿佛整个城市都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