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正是吃瓜解暑的季节,但最近不少人发现西瓜涨价了。
西瓜价格上涨
消费者吐槽“吃不消”
8月12日中午,淄博高新区颐和花园小区居民孙女士像往常一样来到家附近的综合超市采购水果。当她走到西瓜摊位前时,不禁皱起了眉头。
“夏天就是吃西瓜的季节,这倒好,天越热,瓜越贵。”孙女士抱怨道。只见超市里的西瓜价格普遍上涨,麒麟西瓜售价高达5.99元/斤,甜王西瓜的价格也达到了1.99元/斤。麒麟西瓜的单价比12天前竟然上涨了2元,甜王西瓜的价格也比6月下旬涨了1元。
正在挑选西瓜的吴先生也是一位西瓜爱好者。他告诉记者:“刚入夏时,麒麟西瓜还不算贵,每斤2.4元左右。那时候吃西瓜没什么负担,可如今这价格涨得太快了,实在是有些吃不消。”
超市营业员介绍,麒麟西瓜进货价格就涨了,零售价格自然跟着涨。近一周来,麒麟西瓜的进价已超过5元,零售利润并不高。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淄博中心城区的多家超市。在柳泉路北段的一家大型超市,果蔬区在售的宁夏西瓜、甜王西瓜零售价均为1.99元/斤,内蒙西瓜零售价为1.69元/斤。而在中润大道中段的一家综合超市,麒麟西瓜正在搞促销,每个均价35.9元,折合斤价约5.1元。值班的营业员表示,麒麟西瓜进价很贵,最近老板没补货。在售的宁夏西瓜和甜王西瓜口感也不错,虽然也涨价了,但涨幅相对较小,大多数消费者还能接受。
在其他地区,西瓜价格也已上涨。
据厦门晚报报道,近日,记者走访多家超市、水果店看到,西瓜价格迎来普涨。其中,麒麟西瓜10元/千克左右,甘美西瓜及号称“特选”“精品”的西瓜直逼12元/千克,单价比上月同期上涨约2元,比6月份翻了一番。
“上周买麒麟瓜时每千克9元,现在11元,怎么涨了这么多?”黄先生感到不解。他表示,西瓜是夏天自己家里常备的水果,今年刚上市时还非常便宜,每千克只要4元左右。如今价格涨得太快了,让他有些吃不消,“挑了一颗西瓜的1/5做果切,就花了17.7元。”
据上游新闻报道,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网站显示,12日,江津双福水果市场西瓜批发均价为4元/公斤。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8月1日到8月8日,全国范围内西瓜平均批发价整体呈现上涨趋势,由每公斤2.89元涨至3.31元。
西瓜价格很难降低
还可能进一步上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西瓜价格持续飙升呢?在山东博发综合批发市场从事多年果品批零业务的王先生介绍,西瓜价格的变化主要是受供需关系影响。西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多的水果之一,在多个省份都有种植,各产区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逐渐成熟。今年国内不少城市的气温都比往年高,消费者对西瓜的需求有增无减。同时,多个主产区的西瓜已进入尾期,供应量跟不上,价格自然就涨上去了。
记者了解到,湖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份的西瓜已经下市,现在市场上的西瓜主要来自甘肃、宁夏、内蒙等西北产区。这些产区的西瓜供应量相对较少。
山东卓创资讯集团的果蔬分析师安娜解释称,根据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西瓜价格较低,这导致果农种植积极性下降,部分产区2024年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而且,2024年受持续大暴雨等天气影响,西瓜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下降,很多水果批发商又不愿意冒险收购。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期西瓜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
另外,据上游新闻报道,重庆双福市场西瓜批发商彭先生表示:“与这几天相比价格升幅可能还有一点空间。即使是接下来东北瓜入市了,价格可能不会回落多少。” 对于西瓜的销售,彭先生表示:“西瓜价格上涨,销量虽受到部分影响,但开学季马上要来了,大宗需求旺盛,市场还是能消化这波价格行情。”
有瓜农撕毁合同,坐地起价
值得注意的是,在宁夏,由于西瓜涨价,瓜农在与瓜商签好合同的情况下,单方面撕毁合同,并表示瓜商需要加钱,否则就无法把瓜拉走。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武哥是广东一家知名水果连锁店的采购,仅8月4日一天,武哥就遭遇了硒砂瓜价格一天三涨。早上起床时,瓜价从前一天的每斤1.2元涨到1.3元了;等到地里看瓜的时候,农户说得1.4元;到了下午3点,又说得1.5元了。
武哥今年收的14车西瓜里,有一单本来已经谈好了价格,“一斤0.85元,我收两车,第一车已经装好了,准备装第二车的时候,农户直接说不卖了”。
直到两天后,武哥才找到新的瓜装车,但价格已经涨到了1.05元。不过他已经很知足了,因为就在签约后的第二天,当地的瓜价已经涨到了1.25元。
8月3日到5日,中国新闻周刊走访中卫多个硒砂瓜产区,发现签了合同后农户坐地涨价的情况不在少数。
在社交媒体上,涨价毁约是今年宁夏瓜农最被诟病的一点,不过当地瓜农对此相当不理解:“涨价怎么能算毁约呢?”
在中国新闻周刊走访中,多名农户在签约后依旧要求涨价时也都给出了类似的解释。有瓜农表示,这份合同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首先是没有体现公平公正,我们两边的违约金标准明显不一样;其次农产品就应该随行就市,瓜涨价了你不应该涨吗?”
而在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看来,把毁约的责任都推给瓜农并不合理,因为客商跑单也是常有的事情,“遵守契约精神在农产品销售中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据悉,部分客商、代发签合同后不急于将瓜拉走,并不单单是因为忙不过来,可能也带有一定投机属性。“农产品就像期货一样,如果价格跌了这车瓜就不要了,反正定金也不多;如果价格涨了,这车瓜还可以出手给其他客商赚差价。”一名客商解释道。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培 通讯员 张萌萌 刘文慧 部分综合上游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等
责任编辑:王文杰一级审核:高杉
二级审核:李超 三级审核: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