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聆听天中之声,打造“音乐+旅游”文旅新业态
从骨笛到确山提琴,从编钟到兰考古筝,数千年来,河南从不缺少乐器和韵律。当“音乐”遇上“旅行”,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8月2日,河南各地市朋友相聚在美丽的驻马店嵖岈山景区,共同举办河南省“音乐+旅游”产品发布暨2024“天中之声”提琴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仪式。聆听天中之声、提琴之韵,共赴一场浸润着岁月情怀的音乐盛宴。
确山县:全国80%以上中高端提琴出自这里
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驻马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孕育出了盘古文化、嫘祖文化、梁祝文化等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市,驻马店加快实施了嵖岈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皇家驿站文旅综合体等重点文旅项目;成功创建了嵖岈山、金顶山、皇家驿站等一批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规划形成了文旅发展新格局,打造了“奇山、秀水、名寺、胜地”精品旅游景区;打通建成了老乐山景观大道、许信高速等交通路网,成功实现了景区连线成片。
而驻马店的一个曾经不为人知的小县城——确山县,也早已拥有了“中国提琴之乡”的美称。
据了解,全国80%以上的中高端提琴都出自确山,世界上每两把中高端提琴中就有一把来自驻马店确山县。小提琴被誉为乐器皇冠上的明珠,而今,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在驻马店确山闪烁着异彩,驻马店确山县也因此走向了世界。
提琴制造:源自一个梦,一颗赤子之心
如今走进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乡,这里生产的小提琴已经遍布英国、意大利、法国等30多个国家,遍布世界5大洲。你很难想象,一把把高雅的西洋乐器竟然出自革命老区确山县一双双农民之手。而且,这一切都源自一个人、一个梦和一颗赤子之心。
从年轻时只会做玩具琴的一个小伙计,到如今的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会长、中国提琴制作大师,竹沟人王金堂走得辛苦而坚定。“你想学制成人琴吗?”“做梦都想学!”这一句肺腑之言奠定了他在小提琴制作方面的造诣。自1985年来,王金堂从一个学徒做起,时刻牢记师父那句“制琴很辛苦,要耐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逐渐成长为行业内技术一流的制琴师。
2015年确山县招商引资,王金堂考虑再三。为了难舍的乡情,为了让乡民都富起来,他决定和一帮兄弟办起了培训班。到后期逐渐形成制造产业,年产小提琴40万把,总产值达6亿多元。他们还建成小提琴产业园、小提琴军乐团,打造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确山县竹沟乡也因此成为世界闻名的制琴之乡。
重温经典:《西游记》拍摄地书写音旅新篇章
中原的古代音乐,像一条历史的长河,走过了8000多年的沧桑岁月。与音乐作伴,游走在天中大地的山水之间,驻马店5A级景区嵖岈山作为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地,带领我们走进西游,重温经典,共同书写“音乐+旅游”的新篇章。
为了纪念与西游的这份缘分,嵖岈山景区修建了西游文化广场,有《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雕像,以及西游迎宾仪式、八戒撞天婚等文艺表演。地质博物馆内建有西游记砖雕艺术馆,展馆内采用声、光、电、图文及实物标本等多种手段,向游客介绍嵖岈山的地质形成、演化过程以及《西游记》中的故事。
“妖怪,哪里走!”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伴随着不少人的少年时光。而嵖岈山的景点之一吴公亭,便是为纪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诞辰500周年所建——吴承恩在嵖岈山创作了《西游记》,吴公是嵖岈山人对他的尊称。
相传淮安才子吴承恩为避祸远行,途经嵖岈山,从嵖岈山石猴、黑风洞等惟妙惟肖的奇石景观中汲取灵感,创作了千古巨著《西游记》。如今带有西游特色的嵖岈山,也成为驻马店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
诗画山水,琴韵之约。音乐与旅游的结合不仅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更是感受文化和艺术的一种全新方式。此种结合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同时满足了游客对于个性化、多样化旅游体验的需求。活动仪式上,“音乐+旅游”文旅新业态协作体正式成立。
驻马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庆林表示,“启动仪式和系列活动的举办,一定能够提升驻马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一定能够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赋能添彩。”(刘高雅 实习生 李文静 王冰雁)
“音乐+旅游”线路发布:
线路一:音韵悠长 华美乐章
河南艺术中心—河南博物院—清明上河园—嵩山
线路二:旋律之城 响彻四方
兰考徐场村—驻马店确山县
线路三:活力夏日 嗨翻生活
建业电影小镇Livehouse音乐周末—信阳鸡公山落日音乐会—隋唐里坊文化数字展示馆—开封万岁山武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