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后温差变大、天气干燥,“秋燥”容易引起口干、皮肤干、咳嗽等不适。中医认为“燥易伤肺”,此时需注意润燥养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李光耀、副主任护师冯枫华将从“吃、穿、动、按”四方面入手,轻松应对秋燥,为健康过冬打好基础。
起居+情志:顺时调整,少遭秋罪
白露养生要从“日常习惯”入手,做好这两点,能帮身体少受寒气和坏情绪的影响:
1.作息别熬夜,穿衣“不露身”
白露后天气转凉,建议跟着太阳节奏调整作息:晚上10点半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避免熬夜——充足睡眠有助于养足津液防秋燥。
老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早晚记得加件薄外套,护好腹部、背和膝盖,不露腰、不露脚踝,避免寒气入体,引发感冒或肠胃不适。
2.别被“悲秋”缠上,多出去“放放风”
秋属金,在情为悲,“秋燥”易引发的情绪波动。此时要保持情绪稳定,多参加户外活动,登高望远,使肺气得以舒展。居家可通过静坐、听音乐等方式保持心境平和。
饮食:“少辛多酸、润燥为主”
白露饮食核心是多吃补水的食物,少吃上火的食物,具体怎么吃看这里:
1.这些“润燥小能手”可多吃
•主食/干货:芝麻(磨成粉加牛奶)、杏仁(煮粥或直接吃),能帮身体锁住水分;
•汤羹/甜品:银耳、百合(煮糖水或熬粥),温润不腻,缓解口干超管用;
•日常饮品:早上空腹喝杯温蜂蜜水,能润滑肠道,改善秋天常见的便秘问题。
2.这些“燥性食物”要少碰
葱、姜、蒜、辣椒这类辛辣食材,容易让身体更干燥,白露后尽量少吃;油炸、烧烤等重口味食物,也会加重秋燥,偶尔解馋可以,别常吃,清淡饮食才是秋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动一动+按一按:解乏养身,在家就能做
秋天容易没精神?试试“轻运动+穴位按摩”,不用跑健身房,在家花20分钟就能搞定,解秋乏还养身体:
1.练“八段锦”:3个动作缓解秋困
八段锦是传统养生操,动作简单舒缓,特别适合白露时节练。每天早上练15-20分钟,配合深呼吸,练到微微出汗就行,重点推荐3个实用动作:
•双手托天理三焦:双手往上举再慢慢放下,帮身体“通通气”,缓解没精神;
•调理脾胃须单举:一只手往上举、一只手往下按(左右交替),帮脾胃“加劲”,改善秋天没胃口;
•摇头摆尾去心火:轻轻摇头摆腰,能降“虚火”,缓解秋燥引发的烦躁、睡不好。
2.按穴位:3-5分钟,润肺健脾助睡眠
“懒人”福利,按按身上的“养生穴位”也管用!每个穴位按3-5分钟,有酸胀感即可:
•列缺穴(肺经):缓解咽干咳嗽;在手腕横纹往上1.5寸,桡骨茎突上方。
•足三里(胃经):增强免疫力、健脾胃;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涌泉穴(肾经):改善睡眠;在脚底前1/3的凹陷处,睡前泡脚后按,睡得更香。
•鱼际穴(肺经):预防呼吸道不适;在手掌“大鱼际”(靠近大拇指的肉肉部分)中间。
养生靓汤:2款“懒人汤”,全家都能喝
秋天最适合喝汤补身体!推荐两款简单易做的“白露润燥汤”,材料常见、步骤不复杂,新手也能轻松搞定:
沙参玉竹老鸭汤
•材料:老鸭半只,沙参30克,玉竹20克,红枣6颗,生姜3片。
•做法:①老鸭洗干净,冷水下锅煮5分钟去血沫;②把所有材料放进砂锅,加足量清水;③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点评:滋阴润肺,适合咽干咳嗽
杏仁川贝雪梨汤
•材料:雪梨2个,杏仁10克,川贝5克,冰糖适量。
•做法:①雪梨去皮去核切块;②所有材料放进炖盅,加没过材料的清水;③蒸锅加水烧开,炖盅放进去隔水炖1小时,直接喝就行。
•点评:清热化痰,喝着还甜。
最后提醒
白露养生,记住这句“口诀”
李光耀提醒:白露养生核心就一句“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早晚及时添衣,少吃辛辣多吃润,再配合简单的运动和按摩、养生汤饮,能帮身体适应秋天的变化。如出现持续的咽干、咳嗽等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让我们一起舒舒服服过秋天,为冬季健康打下好基础。
文字|王沫依 通讯员 碗旭照
海报|陈健怡 李可欣
视频|郭子扬 李可欣
策划:龚丹枫 王倩
统筹:林清清
执行:郭子扬 李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