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那一片壮观的风景
文丨刘阿宁
七月的夜晚。月亮早早升起。她是赶来和梯田约会的。在庄浪,不拉窗帘,听她们喃喃地讲述着一季又一季的故事吧。浪漫的事,慢慢享受,梯田中的那抹绿色,在这个七月里开始绽放生命的那一份淡淡的美丽,在这个夏季里传递生命中的一份浓浓的浪漫。
关山,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镇,也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那些自然和人文景观,那些独特的民俗和文化,构成了一条融观光旅游,文化养生为一体的魅力独具的关山大景区旅游风景线。
走在庄浪境内的巍巍关山的山路上,林海苍郁,点缀其上的云崖寺,朝那湫,陈家洞,葛家洞,红崖湾等自然人文风景区,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绿色波涛中,彰显关山大景区独特的魅力。蜿蜒的路,像天与地之间一副副巨大的抽象画,无论放眼何处,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副副绝美的自然画卷,层层梯田如雕如塑,如诗如画。
云崖寺,正是捧在掌心的古老岁月
造化钟神秀。云崖寺像是为庄浪量身打造的一件精品,浑圆庄重,灵秀清幽。石窟始凿于北魏后期,云崖寺石窟群,与崆峒山,麦积山,仙人崖等地齐名,是一处人神共处的住所。那些石窟佛像和不同历史年代的彩塑,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将游客的思绪拉到千年之前的时光。
山是景区的铮铮铁骨,那石窟就是景区的眼。登上云崖主峰——玉皇绝顶,众山也小,犹如罗汉端坐,聆听佛经。而今一起静默的,还有所有落满时光印记的寺洞。深嵌于峭壁上的寺洞,藏着不肯离去的庄浪古老岁月。绝壁上的寺洞以及寺洞里的造像,仍在翔实地映像出时光深处的盛况。栩栩如生的摩崖造像,让庄浪的古老岁月生动起来。
夏季,无数个梦里,云崖寺的丹霞碧水,是一片值得仰望的时光。回想一千多年,在通往云崖寺的狭长山路上,朝圣者的身影络绎不绝。他们或锦衣宝马,或布衫草鞋,却都怀着一片虔诚走向心中的云崖寺。
朝那湫,梦中的大脚印
翻开厚重的《史记》,竟然能寻找到朝那湫的名字。朝那湫,是关山的天池,庄浪的眼睛,深嵌在关山最高峰桃木山与石硌子顶峰之上,静静地望向碧空。汉朝的《诗深雾》中说: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雷泽就是今天的朝那湫,成纪就是今天的静宁县。意思是华胥在这里生下了伏羲,是人文始祖,因此神圣和灵性成了湫的灵魂。
灵气充盈的朝那湫,相传被王母娘娘相中,她曾在云崖寺荡过秋千,于这湫水中沐浴。清澈的湫水,不知涤荡掉多少俗心尘念。圣洁,那是上天赐予朝那湫的脾性,所以亿万斯年,它都这样静默在山巅。
高耸入云的桃木山与石硌子山,用心地把朝那湫擎在头上,山岚雾霭,轻轻笼住朝那湫,状若卧蚕的前湫,形似弯月的后湫,以及诸多星星点点的小湫,在高高的山巅上恣意舒展着它的柔美,尽情弹拨着每一位靠近者的心弦。
陈家洞,悬在半空中的传说
陈家洞,又名龙眼山石窟,地处关山峡谷,开凿于北魏晚期。利用天然崖坎,以石条,土坯砌墙建洞而成。陈家洞的山脚有一条小河,似一条前行的银蛇,从交错的山棱中挤出,流向山外。距山寺不远处,有一条白帘般的瀑布,发出轰隆巨响,浪花四溅,水珠飞扬,一如百马齐奔,名叫百马泉。古人说:水行尽处是飞瀑,人遇绝境是重生。或许描写的就是百马泉瀑布吧。到了夏季,陈家洞山涧中密布的野荷,如一顶顶伞盖,挤得满山涧成了绿绸。
孟浩然的那首《过故人庄》写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置身于此,你会发现黄土高原上竟有这般迷人的绿色胜景。
关山,你是山水的经典,你是庄浪的经典。仿佛把一件件艺术品,摆放在了庄浪。让我们感悟到山村,梯田融为一体的气韵壮美与生态和谐,能体味到一种浑厚,雅致,奇趣,清新集于一身的历史底蕴与时代内涵,是独具特色的自然与文化景观。这种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诗的意境,是画的底蕴,是诗与画的构想。
在岁月的印痕中,人们在大自然中生存的坚强意志,在认识自然和建设家园中所表现的智慧和力量,在关山,被充分的体现出来。在关山,任思绪信马由缰,那些定格的又何尝不是一副随心写意的水墨。
城市的生活往往让我们既习惯又无可奈何。如果感到疲倦,不妨来关山走走,这袅袅的炊烟和温厚的土地,跨越时空,弘扬着大西北挺拔与刚强的风格。也许某一天,我们翻阅记忆,那时我们一定会深深怀念我们曾经来过的关山。
---END---
作者简介:刘阿宁,文学爱好者,庄浪县作协会员,庄浪县文史资料撰稿员。作品散见于网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