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文丨酒眼观酒团队
(文接(上)部。改革也需要看准方向,至少也得找到一个参照。今天,我们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川酒板块入手,去看看他们是如何在消费和市场变革期,用自己的产品革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白酒的“产品革命”已经在悄然进行。比较典型的便是川派浓香和豫派复合香,以及江小白旗下风靡一时的“梅见现象”,都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启示。
川酒是白酒产业核心中的核心,近年来,白酒的每一次产品革新,几乎都是由川酒六朵金花在引领。川酒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前端效应,使得川酒总是能走在产品改革的前沿,推出契合消费需求,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川酒阵营中,首先发起新一轮产品革新的是五粮液。2019年5月20日,以“匠心传承经典永续”为主题的经典五粮液跨版仪式举行。这标志着为“白酒大王”五粮液立下赫赫战功的第七代经典五粮液正式走下历史舞台,而另一个朝气蓬勃,充满希望和期骥的第八代经典五粮液跃然台上,为消费者继续创造价值。
作为五粮液的代际产品,第八代五粮液在外观方面与第七代差别并不大,依旧沿用了第七代水晶装五粮液的基本包装风格,只是在细节方面进行了部分改进和优化。但是,第八代五粮液在酒体层面与第七代五粮液相比,有了较大变化。
有消费五粮液超过20年的成都资深白酒消费者肖先生告诉《酒眼观酒》,与第七代五粮液相比,第八代五粮液在产品层面有四大特征:
一是更柔,刺激性减弱,没有爆烈感,但更细腻,更适合80、90等新型消费者;二是更老,除基酒储存的年份更高外,高品质调味酒、老酒比例也更高,酒体更丰满;三是更长,第八代五粮液酒香更加突出,持续时间较长,并带有糟香、曲香、花果香的味道,口味均衡饱满。
这三点,恰恰都刚好符合当前消费者的需求。
“很显然,第八代五粮液的推出,就是五粮液为了契合80、90、00后消费者的口感需求,第七代五粮液更适合口味偏重的50、60、70后消费者,这个思路在当时是比较超前的。”长年与五粮液合作的华东大商王表示。
同时,第八代五粮液在商务宴请方面也颇有优势,整体风格更倾向于商务风格,主打柔顺好入口,酱味更加明显,回味更加悠长,39度五粮液、五粮液紫气东来等低度产品,也深受商务人群喜爱。
《酒眼观酒》认为,“取悦消费者”是任何时候白酒企业都应该去做的核心工作。五粮液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除第八代五粮液外,五粮液对五粮液浓香酒的核心产品也进行了全面升级,五粮春、五粮醇、五粮特曲、五粮头曲、尖庄、友酒、五粮人家等等,整体风格均在与第八代五粮液靠近,系列化的方向十分明显。
同时,五粮液还推出了名门春、和美春、1218等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价位的消费人群。
事实上,经过几年的融合,第八代五粮液已经全面融入渠道和市场。2023年,以第八代为核心的五粮液系列产品,销量接近630亿元,说明市场和消费端已经全面接受了新风格的第八代五粮液,新产品与消费端的契合度已经很高。
除五粮液外,川酒“六朵金花”和“十朵小金花”中的核心骨干企业,都掀起了新一轮的产品革新,这其中包括新版剑南春、第十代泸州老窖特曲、第五代品味舍得、第五代青花郎、第四代红花郎和新丰谷酒王等等,川酒的核心产品几乎都已经完成迭代,以全新的风格面对消费者。
“新品剑南春的风格变化很大,水晶剑酒体变得更柔、更顺,粮香舒适、陈香浓郁、甜润宜人,且浅醉易醒,这让水晶剑在宴席市场、商务宴请上优势明显。新一代的水晶剑,表现在市场上就是动销更快,开瓶率更高,酒到市场上都被喝下去了。”内蒙古酒商刘总在谈到剑南春时透露。
由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领衔的第五代青花郎,也全面融入了新时代设计者、消费者的需求元素。第五代青花郎的上市,标志着80后团队站上郎酒舞台,实现了郎酒观念、团队、产品上的三大升级。
郎酒股份副总经理、酿酒大师沈毅透露,第五代青花郎有三重变化:一是原粮品质的提升,二是酿造工艺的进步,三是生长养藏的科学贮存, 三者共同带来品质的进阶,加上调酒师的精雕细琢,方成就第五代青花郎“醇厚后味”的独特风格。
《酒眼观酒》团队总结认为,当前川酒掀起的“产品革命”,有如下几大特点:
其一,年轻化。爆烈、刺激性强等川酒原有的特征,正在被柔和、甜润、丰满、中度等符合新一代消费人群饮酒的方向所替代。川酒正在进行“酒体革命”,向着新时代酒饮方向发展;
其二,科学性。川酒拥有全国、全行业最强大的专家团队,这使得川酒在各个阶段的发展中都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近年来,川酒各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取得巨大的进步,川酒中高端产品普遍走上了低醉酒、醒酒快、酒体柔、回甘长等新一代产品特征。
川酒一系列向“舒适饮用”方向发展的做法,已经获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其三,新方向。近年来,川酒主流企业在新酒饮的方向进行了大面积的尝试,为川酒创造了更多的可能。除葡萄酒、果酒、露酒、养生酒等品类的研发、推广外,川酒在“新生代酒品”的研发上也下足了功夫。
在五粮液的支持下,川酒诸侯从2017年便开始举办“五粮液杯”中国白酒新生代酒品超级调酒大赛,川内的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舍得、水井坊、叙府、丰谷、文君等等均连年参加,包括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协会在内的川内行业协会,对白酒新生代酒品的发展均予以了大力支持,五粮液、泸州老窖等还专门成立了公司来运营相关产品。
同时,四川方面还在2023年举办了由四川省总工会牵头主办,四川省财贸轻化纺工会、泸州市总工会承办的四川省首届中式特调酒技能大赛。大赛共设置“川酒+川菜”、“川酒+川茶”、“川酒+川景”以及“川酒+其他”共四大组别的赛事,共有来自16支代表队的79名选手入围决赛同台竞技,创作出了丰富多样的作品。
颇具国际化风格的白酒新生代酒品,或许才是中国白酒未来发展的新方向。青年白酒专家邹江鹏便指出,以白酒为基酒调制的新生代酒品,很好地让白酒与国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了融合,让海外消费者感受到了白酒的多元风格和独特魅力,这个方向不容忽视。
大川酒产区的酒业发展,还有一个方向值得关注,那便是近两年在成都餐饮渠道风靡一时的“梅见现象”。
四川人“好吃”、“好喝”的群体特性,推动了许多酒食类品牌的诞生、成长、成功。2014年创牌,2019年正式上市,到2022年市场终端销售超过25亿(出厂价超10亿),梅见成为了新酒饮中成长最快的爆品之一。
实际上,风靡一时的梅见并不是什么新品类,而是脱胎于大四川地区很早就有的“梅子酒”,俗称“泡酒”。这也是白酒的一种衍生品类,其基酒大多使用的是川内比较常见的手工高粱酒。
这种酒在川内餐饮终端(一般在C、D类餐饮店)以散酒的形式销售,度数低、好入口、价格低,深受川渝地区消费者喜爱。
后来,梅见的初创团队发现了这一商机。但产品研发却用了五年时间,2019年梅见正式上市,很快便在餐饮渠道铺货、推广、促销,并在消费端获得了良好的反馈。
“瓶装的梅子酒,有点意思。这东西以往装在玻璃罐子里还谈不上好卖,一旦装进瓶子里,起了个好名字,一下子就兴旺起来了,而且价格还翻了几倍。可见,酒这东西,还是得品牌化运作,卖散酒是没有前途的。”见证了梅见成都市场发展的成都酒商刘总表示。
据悉,目前梅见在成都市场的销售已经过亿,今年1-2月梅见全国整体营收同比增长39%。这是个了不起的业绩,说明青梅酒这个果酒中的亚品类在消费人群中的接受度还在上升,消费者对新酒饮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
今年春糖上反馈回来的消息显示,梅见在部分渠道已经爆发。以商超为例,梅见在全国最大连锁商超永辉渠道实现了销量环比两位数增长,大瓶装增速最高达到177%,全国店均销量到达了23.6件。
电商渠道,梅见也在逐渐起量。据悉,整个2023年,梅见在京东、天猫和拼多多三大电商平台果酒类目均排第一名,在果酒领域,占据电商综合市场份额的22.8%。
线下市场方面,除成都成为梅见第一个过亿的市场外,梅见在长沙、重庆、广州等地也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消费基础,未来有望进一步发展。
关于“梅见现象”,《酒眼观酒》分析认为,它踩准了几个堪称“最佳选择”的点:
其一,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产品理念。在各种添加剂阴影下,消费者对“返古”或者“自然”有一种莫名的期待,自然的、天然的、纯净的或许就是好的,这种酿造、饮用“原生自然”的好酒,一直是全球酒饮产业的潮流与风尚。
梅见团队“以消费者为核心”推出梅见系列产品,正契合了新生代消费人群中的这样一种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
其二,酒类渠道需要新的利润品类注入。目前,酒类产业链中的渠道商,绝大多数处于低利润,甚至是零利润边缘,卖酒不挣钱在酒商中已是常态,包括名酒经销商在内的大部分酒商都在苦苦支撑。
梅见以新品类、新模式、新利润分配方式出现,对代理商的利润情况有所改善。因此,梅见在渠道上也颇受欢迎。
其三,恰如其分地切中酒类的价格痛点。常规梅见酒的价格大致在19元—588元之间,价格跨度虽然比较大,但150ml装的19元,和330ml装的38元白梅见颇受消费者欢迎。
这个价格,正好填补了白酒低端产品向50元以上高线光瓶酒升级的价格空档和市场空档。加上品类和口感上的差异化,以及女性消费群体的加入,使得梅见很快便成为了川渝消费者的新宠。
此外,梅见还继承了江小白原有的渠道和营销优势,在新型消费者中“一见如故”,为其品牌发展注入了久违的“情感元素”。
总的来看,作为中国白酒核心增长极的川酒,在产品革新层面先知先觉,已经走到了全行业的前面,而“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为中心”则是产品建设中永恒不变的核心原则。
川酒能在产业的动荡、变革期依然保持着明显的领先优势,说明其在产品层面的改革是成功的,也说明中国酒业现行的产品体系的确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了。以白酒为核心的中国酒业,需要再次进行深度的“产品革命”,需要更加契合消费需求的优质产品。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出《下篇:众智者说:下一站,白酒产品该如何“革命”?》,敬请关注。)
声明:
《酒眼观酒》所有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酒眼观酒》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