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三伏天”
三伏天是每年农历夏季的三个特定阶段,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这段时间是中国夏季最炎热的阶段,日温高、湿度大,常常有酷暑和闷热的天气。三伏天也被视为盛夏季节的代表,标志着进入夏季的高温期。
“伏”字有躲避、隐匿之意,所以三伏天也是人们要避免炎热天气的时段。在这段时间里,阳气最旺盛,人们容易感到疲倦和不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应对炎热的习俗和健康养生的建议。
三伏
饮食养生
壹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 (10天)
清除内热
•多吃三瓜:即冬瓜、苦瓜、丝瓜,三伏天养生先清后补,所以多吃瓜类有好处
•补充津液:气温升高,容易感觉口干舌燥,可以适度补充津液,尝试米油、马蹄、百合等食材。
•多喝姜枣茶:三伏天更容易着凉,这时候更要热养,可以喝姜枣茶去除寒气。
贰
中伏:7月25日-8月13日 (20天)
养脾祛湿
•宜喝扁鹊名方三豆饮:三豆即黑豆、绿豆和赤小豆三种豆,各50克,煮后喝水不吃豆,清热排湿气~
•四神汤健脾温养:茯苓、芡实、山药、莲子各10g,搭配桂圆5个一起放入养生壶煮10-15分钟即可。
•多吃苦瓜、冬瓜等食物,日常也可煲绿豆汤、莲子百合汤、苦瓜排骨汤消暑清热。
叁
末伏8:月14日-8月23日 (10天)
排汗补阳
•黄芪姜枣茶:易疲惫、手脚冰凉的女生,可以多喝,食材为黄芪、枸杞、生姜、红枣。
•五红汤:红豆、红皮花生、枸杞、红枣、红糖,多喝补气血。
三伏天养生
1
晒背-天灸
背部的经络通全身,太阳照射后背借助天时清理身体囤积的寒气,疏通经络,不过晒背需要注意时间段,建议早上9点左右,下午5点左右去晒背,每次时长为15-30分钟,后背露出,头部做好防晒,晒背后记得多喝水补充,晒完不要马上进入空调房,也不要吹风。
每日午睡
2
夏季更要注意养心,所以午睡很重要,中午13点左右是心经当令的时间,这个时候午睡15~30分钟,能够更好养精蓄锐,帮助你恢复元气。
3
艾灸
平常有艾灸习惯可以利用天灸+地灸+艾灸,三灸合力,换着进行,艾灸重点位置有中脘、神阙、三阴交等部位,最好白天灸,艾灸后不要洗澡,不要碰冷水。
穴位贴敷
4
穴位贴对应的位置也是 关元、中脘、神阙、足三里、三阴交这些部位为主。
三伏时节
三伏天阳气最旺,人体阳气浮于表面,体表气血旺盛,内脏相对空虚,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的发挥。此时调理气血,可以借助阳气升发,加速体内气血循环,增强脏腑功能,有效改善气血不足。
但三伏也是特别消耗身体的时候,暑热会耗伤人体的正气,流汗过多会损耗津液,湿气也会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气血被消耗更多。咱们在夏天既要调补身体,也要注意别损耗伤身。
专家简介
姓名:杨向新
科室:老年病科
职务:科主任
职称: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擅长:熟练掌握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栓塞、肺癌等呼吸内科常见病、疑难病以及老年病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包括: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脑血管意外、深静脉血栓、急慢性胃肠炎、营养不良、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熟知CT、胸片等影像学表现。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黄河路门诊
END
来源:老年病科 冯惠俊
编辑:马莹 马倩
审核:孙强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