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百姓代代相传地简单易做的美食相比,繁复的名菜更容易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01
衡水湖鱼糕(太后糕)
衡水湖鱼糕又叫太后糕,相传是汉朝窦太后所创,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关于太后糕的起源故事流传着多种版本,已不可考。但是历经两千年多年的积淀,太后糕早已成为当地人常吃的传统菜品,若是赶上当地人请客摆宴的席面,第一道菜大多是“太后糕”,因此人们也称其为头菜、三鲜头菜、合家欢等。
太后糕的制作工序虽讲究却也简单,非常适合人们日常制作食用,因此能跨越千年光阴一直流传至今而不失传。将鲤鱼或草鱼整鱼脱骨后,将鱼肉剁成肉泥;取清水加盐温火熬制,待熬成透明状后停火放入容器冷却;将冷却后的鱼肉冻切片,以辣椒、酱油、葱姜等烹制成料汁,浇上即可。
02
常流老豆腐坊
衡水常流老豆腐历史悠久,相传康熙帝南巡时路过枣强县品尝了常流老豆腐,称赞其为人间美味,一时高兴竟然免去了当地三年赋税,因此在两百多年前常流老豆腐就已名声远扬。常流老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食之香气扑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经久而不衰。如今常流老豆腐制作技艺已被列入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般制作老豆腐时以盐卤点制,豆腐硬度大,硬度大、含水低、口感粗,味微苦,口感不是很好。而常流老豆腐制作时先是用独特材料熬制,点卤之后在微火上加热一会儿,这样制成的老豆腐既有爽滑的口感,又有老豆腐的韧性。加上韭菜或者辣椒,鲜香爽滑,回味无穷。常流老豆腐坊延续的不仅是传统制作工艺,更还原了传承两百多年的好味道。
03
百年连胜(连胜酱菜)
沧州市南皮县的连胜酱菜始创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迄今已有175年的历史。据说到了光绪年间,时任军机处兼任吏部尚书张之万向慈禧太后进贡了一坛精制的南皮酱菜,慈禧吃过后觉得酱菜酱味浓郁、香甜嫩脆,便将南皮酱菜定为“御膳食品”,南皮酱菜也随之声名鹊起,扬名全国,如今更是成为沧州地方特色名吃。
连胜酱菜坚持传统南平酱菜的制作工艺,至今依然坚持自晒酱汁腌制酱菜,为保留酱菜原汁原味而不余遗力,一百多年来让代代人都能品尝到地道的南皮酱菜风味。酱在日光下晒足九十天,再装入青花瓷老酱坛子中,密封窖藏三十天之后,酱汁才可取出腌制酱菜。仅是酱汁就耗费时间精心制作,腌制酱菜时还要经三榨三腌的工艺才算制作完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