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美说
一张咸食一片情
作者:李增树
行走尘世,总有一些暖暖的味道,时时在你我心中缠绵,让我们一生都难以忘却--题记。
咸食,也叫面糊饼,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道家常小吃,在河北、山东一带广为流传。
咸食,虽是一种素食,但吃起来酥软可口,嚼起来味道醇香,软中有韧且富有弹性,这,更像极了我们炎黄子孙柔韧的性格。咸食的历史,由来已久。其具体产生的年代,早已无从考究。不过,比较确定的是,明代就已经有这种食品。据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记载:“西门庆那顿腊八饭,除了一碗精致的粳米粥之外,还有蹄子,鸽子雏儿,春不老乳饼,馄饨鸡儿,另外,就是四个咸食”。由此可见,在明朝,已然把其当做主食。
咸食的做法也极为简单。将小麦粉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加上切碎的时令鲜蔬(如大葱、嫩韭、香菜等),再加入生鸡蛋和食盐,搅拌均匀。将鏊子烧热,放上些许食用油,把调好的面糊均匀的摊在鏊子上,用文火剪至片刻,用锅铲将咸食慢慢翻转,待双面金黄时即可盛出。蘸上蒜泥,慢慢的咀嚼,细细的品味,冬麦的清香混合着葱蒜的辛辣,二者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在口腔中迅速弥漫开来,牢牢的抓住你的味蕾。那种感觉,让你欲罢不能。
在我们的老家,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第一个咸食是不能给子女吃的,究其根源,儿时的我,竞百思不得其解。随着年岁的叠加,才晓得其中原委:鏊子虽烧至高温,但其上面还会粘附些许杂质,只有做完一个咸食,鏊子才会完全洁净,因此,这也就导致了第一个咸食难免会有些许异味儿。这小小的第一张咸食,其间竟然蕴含着多少无私的母爱。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家日子甚是清寒。为了裹腹,烙制咸食的时候,面粉中往往会添加些许玉米面。而添加更多的,则是榆钱儿、槐花儿和苜蓿芽等野菜,而加上一只鸡蛋,则更是一种奢望。彼时,虽然家家都养有几只母鸡,但所产的鸡蛋,大多是为了换取油盐之类的生活用品。记得有一次,我因病发高烧,母亲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想吃添加鸡蛋的咸食,母亲遂把家中仅有的一只鸡蛋放了进去。薄薄的咸戏带着厚重的母爱,吃得我热泪盈眶。那种味道,至今令我记忆犹新,此生都难以忘却。
岁月悠悠,光阴流转。时至今日,母亲虽已过古稀之年,但偶尔还会做咸食给我们吃。今天的咸食,早已与温饱无关,吃上一张软糯的咸食,心中便倍觉清淡逸香,滋味横陈,无声的感知着那份暖暖的母爱。
一张咸食一片情。咸食,那种袅袅香气所蕴含的馨香和温情,是最能抚慰人心的。咸食,多像故乡那轮圆圆的月亮,感知着我经年的冷暖;咸食,更像是一枚灿烂的的勋章,而她的获奖者,便是天下无数平凡但却伟大的母亲。
《中国楚菜图志》
曾庆伟 主编
(由长江出版社出版)
当当网有售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荆楚味道》
曾庆伟 著
(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当当网有售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进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旗舰店可直接购买)
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