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其中,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我国不仅酒文化历史悠久,就连中医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中医是华夏文明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人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以及理论知识,是中国古代智慧及医疗经验的总结。
如今很多的养生达人为了强身健体,就直接把中医文化和酒文化结合在了一起,于是也就出现了中药泡酒的制作。
药酒泡多久能喝?
药酒的泡制时间大约为15-30天,泡制期间,每天可以搅拌震荡1次,泡制好后过滤成汁饮用就可以了。泡药酒的温度也是很有讲究的,温度高时泡制的时间就短,温度低时泡制酒的时间就长。
药酒泡制的时间不易过长,当泡制的酒开封后,酒精非常容易挥发掉,这样抑制细菌的作用就会降低,泡制的药材容易变质,如果饮用了这样的药酒对胃肠和肝脏会有很大的损害。
药酒是药还是酒,究竟能不能喝?
药酒不是酒,又称酒剂,是指将传统中药材放入酒中浸泡精制的液体,是中药的传统药剂,用药酒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至今仍被人使用。
药酒具有易于被人体所吸收和发挥的药效效果,这样一来具有便于储存和保存的优点,药酒和其他中成药一样,主要是用来治疗某些疾病,不同的药酒,当然有着不同的功效和治疗范围。
真相来了,这5类中药别拿来泡酒
1.雄黄
雄黄,又名矾黄,是一种用于祛瘀的中药,通常用于治疗外伤,如骨折、擦伤等。然而,雄黄含有汞等有害物质。
如果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造成损害。此外,雄黄还具有高度刺激性,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和中毒反应。因此,雄黄不适合用于制作药酒。
2.马钱子
马钱子又被称为番木鳖,是成熟的种子,味苦性寒,这一味药材的功效是消肿散结,通络止痛,专门治疗各种骨折疼痛,咽喉疼痛和跌打损伤。
同时又具备了极强的肝毒性,日常用马钱子入药需经过专业的炮制,私自使用,所以用起来泡酒,风险系数更高。
3.动物类中药
部分中药被经常用来泡酒喝,但实际饮用这样的药酒对身体有伤害,其中动物类的中药不要随便使用。
包括蝎子、蜈蚣。蜜蜂、蛇胆、牛黄,许多人认为这些有药用价值的动物用来泡着喝,可以有效滋补身体,提高器官功能。
但是没有对症使用,加上有的动物中药成分有毒性物质,泡酒喝可能给身体带来损伤,不要听风就是雨,盲目跟风。
4.含乌头碱的中药材
在临床医学领域,这种药物堪称风湿性疾病患者的福音。它能够有效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让患者重新找回生活的舒适与自信。
然而,这种药物的效用却伴随着强烈的毒性,让人望而生畏。目前,医学界尚未找到能够解毒的特效药,使这种药物的使用充满了挑战与风险。
如果乌头碱的用量稍有不慎,超过安全范围,便会引发一系列的中毒症状。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心慌、烦躁、四肢麻木、全身浮肿以及流口水等不适反应。
5.含马兜磷酸的中药
很多人只知道一些中草药对身体健康有益,但却不明白这些中草药的毒性,例如青木香,关木通,天仙藤这一类的中药当中含有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以及存在马兜酸的植物,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那你是过量的服用还是用来泡药酒,都很容易诱发肝癌。即便是我国的《国家药典》中已经禁用青木香,关木通,广防己这三种中药材。
药酒不能乱泡!这些禁忌要注意!
1.药材的选择和处理
药材一般是分两种的,一种是植物药材,一种是动物药材。这两种药材都是需要处理干净才能放进药酒当中浸泡,再慢慢发酵成为药酒。
一般选用的常见的植物药材有枸杞、天麻等等,而动物药材比较常见的算是蛇、海马等等,具体还是得看药材的特质了。
2.服用药酒时要适度
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一般每次可饮用10~30毫升,每天2~3次或根据病情以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和浓度来调整。
酒量小的患者,可在服用药酒的同时,加入适量清水,或兑入其他饮品一同服用,以减小高度数药酒的刺激性气味。饮用药酒应病愈即止,不宜长久服用。
3.二次浸泡
泡的药酒喝完后也可以二次加酒浸泡,但是没有必要非要等彻底喝干喝净,在百分之七八十的时候就可以续酒。不过不宜再加药材,因为浓度比例不好把娃,另外也容易变质。
4.不在塑料桶里泡酒
泡酒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存酒,存酒的时候需要注意温度、湿度、白酒的度数,以及存放的容器,存酒的容器最忌讳用塑料桶,因为白酒具有腐蚀性,长期放在塑料桶内,容易生出“塑化剂”,融入酒中,最后再喝了,对身体不好。
现今,白酒市场的大酒厂,存酒,基本都是陶坛储存,这种陶坛存酒,非常透气,有助于白酒充分接触空气中有益的微生物,从而使酒质变得更好。
延伸阅读:药酒有保质期吗?
药酒一般是有保质期的,如常用的壮骨药酒等,其保质期在五年之内,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功效。
如果患者继续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药酒,可能会减弱药物的药效,甚至会出现其它的不良影响,影响病情的治疗。
患者在使用药酒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以擅自使用,避免出现药物不对症的情况,而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