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其所储存的水量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并且在世界内陆湖中也是排名第五的,同时也是我国淡水的第三大湖泊。
但近年来青海湖水位不仅持续上涨,而且每年的增长速度还在迅猛的加快,专家估测其每年的水量增加相当于造四个西湖。
那么青海湖为何会出现如此快速的膨胀速度?
作为我国河流的黄河又该如何面对青海湖可能突破湖体边界的危险?
青海湖的沉积层的年代上下限值分别是130万年以前和3000万年以前的地质年代,也就是说青海湖最早形成的时间大约距今130万年到3000万年的时间,而青海湖并不是最早的内陆湖,有史料记载最早的内陆湖要追溯到距今8000万年前,那么青海湖究竟是从哪一步逐渐演变成现在这样巨大的内陆湖的呢?
早在4亿多年前,贺兰山原本是一片低洼的海域,但后来在强大的板块运动作用下,将此处的地势不断向上推升,于是形成了我国的第一山脉.
贺兰山山脉高大的身躯也随之徐徐显现,然而贺兰山就是这样一个“阻着光明的山”,它不仅挣脱了海洋的怀抱,还架起了一道连接我国黄河流域和额济纳的水系的“天桥”。
在贺兰山的北麓,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深蓝的美丽湖泊,这些湖泊形成的力量就是黄河,也就是我国大河的母亲黄河的支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的世界观被人们带到、被充实,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灰暗的事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黄河上游的水量逐渐减少,从而逐渐的失去了与青海湖相连的能力。
随后青海湖就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一些奔流潺潺的河流逐渐汇入到青海湖湖中,到最后青海湖再也没有什么河流可以和黄河相连,仅有一条向西流去的河流与青海湖相连。
而青海湖也依然是一条淡水湖,但是在距今不到100万年之前,青海湖就失去了仅有的淡水源,青海湖中开始浸藏了大量的盐类物质,从而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咸水湖,而且因为青海湖盐类物质不断的被蒸发,因此盐类物质含量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青海”这个名字。
在此之后青海湖便一步一步走向了干涸,湖水中的水量也逐渐减小,同时青海湖的湖床也变得越来越浅,从而遭到了不少饱受其害的侵扰。
然而在距今不到30万年,青海湖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板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运动,慢慢的将原本向西流去的河流重新连接到黄河的支流上,从而使青海湖的湖水又重新变成了盛满水源的溪水。
接下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海湖的水体也逐渐膨胀,就连青藏高原的湖泊也开始逐渐与青海湖切断了联系,青海湖也逐渐的成为了一颗孤独的星球。
在当时,青海湖还没有深陷咸水深渊,丰富的微生物的存在让青海湖能够自给自足的维持着自己的生态系统,同样也能够维持青海湖的湖体大小不变。
然而青海湖的湖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有一个它所能承受的最大的限额,因为青海湖是一条无出水的河流,因此青海湖的湖水也只是仅仅依靠雨水以及原本湖床所残留的水量来维持青海湖的规模。
而在几千年前,青海湖逐渐补充着无量无休的湖水,两者终于在巅峰之时“破表”而出,青海湖水位在极短的时间就上涨了大约两米,而青海湖的湖床也在这一次“剖腹”而亡,再也无法被修复。
那么青海湖的水位又会涨多高呢?青海湖的湖水膨胀的速度又是如此快速,那么我们能否根据青海湖的膨胀速度来判断青海湖的未来?
事实上,我们是可以的,在没有排水的情况下,青海湖的膨胀速度就是补充河流的速度。
而青海湖的每年的水量在近年来大约是6亿立方公里,水量的膨胀速度近年来也是突破了7000立方米/秒,也就是说,青海湖的水量已经相当于四个西湖,如果没有排水的情况,青海湖将在2050年的时候膨胀到超出青海湖的湖体边界,崩口冲入黄河。
那么青海湖和黄河重新接轨又会有值得关注的事情吗?
答案是否定的,就连青海湖的水质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湖的水和黄河的水融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条新的河流。
而青海湖的湖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这就够让水位之下的黄河一家喜上眉梢,另外黄河上游內蒙古的套娃湖也将会因此而受到一定的影响。
然而青海湖和黄河接轨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尽管青海湖可以膨胀,但是青海湖的“崩口”还是有个前提条件的,在青海湖周围有多个水流汇集而形成的湖泊,但是青海湖虽然可以膨胀,但是和黄河一样,青海湖周围也没有河流可以向下流,也就是说青海湖的膨胀速度也是有限的。
此外青海湖再大,也不可能和黄河一样,将754亿立方公里的咸水变成淡水资源,这对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没有什么积极的帮助,不过也有好的一面,青海湖膨胀的速度再怎么快,也没有排水,因此青海湖仅仅是河流的暂时承受者,青海湖的膨胀速度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缓,因此专家对青海湖的未来也无需过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