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吃貨研究所
報!喜歡喝咖啡又喜歡吃青椒的人有福瞭!
青椒拿鐵 | 圖片來自小紅書@生薑日記
貨真價實、大個翠綠的青圓椒裡,裝著溫暖、醇香的熱拿鐵,在這裡,青椒不是食材而是杯子——當然,你也可以喝完咖啡之後再把青椒洗吧洗吧,拿來做個青椒炒肉。
青椒拿鐵,先喝後炒,一咖兩品,真是令人暖心!
青椒拿鐵 | 圖片來自小紅書@生薑日記
01
用食物當“咖啡杯”
/青椒、紅薯、南瓜、麻團、魚丸 /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有點超前的青椒拿鐵,先是出現在瞭上海一傢咖啡店,接著便很快被別的咖啡店學瞭去。畢竟,拿鐵還是那個拿鐵,就是換個青椒杯子裝而已,難度不大。
附近沒有賣青椒拿鐵的咖啡店也沒事,有的小機靈鬼兒直接自帶青椒去Manner打咖啡,根本難不倒大傢!而我最關心的是,大傢都是在哪找到這麼又大又規整的青椒的啊?
自帶青椒去打咖啡 | 小紅書@HOLOHOLO.Life
除瞭青椒拿鐵,還出現瞭紅椒拿鐵,一綠一紅,正好契合聖誕的氛圍。
青椒和紅椒拿鐵 | 圖片來自小紅書@花仔粗來丸鴨
既然青椒、紅椒都有瞭,那黃椒還會遠嗎?彩椒拿鐵三兄弟,分分鐘也湊齊。平時喝水的杯子都一個接一個地買,多搞幾個顏色的彩椒杯也很合理吧?
彩椒拿鐵 | 圖片來自小紅書@小林困瞭
當你一旦接受瞭青椒拿鐵的設定,就會覺得,這種大個的圓青椒確實是很適合做咖啡杯呢。然後再繼續思維發散一下:既然青椒可以,那菜市場裡別的菜為什麼不可以?!
烤紅薯拿鐵:香噴噴甜絲絲的烤紅薯,吃兩口之後拿來裝咖啡,冬日氛圍直接拉滿。
紅薯拿鐵 | 小紅書@瓜子是誰你是誰
南瓜拿鐵:貝貝南瓜的大小正合適,烤一個貝貝南瓜挖著吃幹凈,然後美美拿來裝咖啡。
南瓜拿鐵 | 小紅書 @小熊(創業中
接著事情的走向就開始越來越奇怪瞭起來……下面請大傢欣賞一下“萬物即可裝拿鐵”。
當我還在對苦瓜手沖感到震驚的時候,有人已經用苦瓜裝起瞭真正的苦瓜拿鐵,莫非他真的是咖啡天才?
苦瓜拿鐵 | 小紅書@咖啡天才阿景.
還有雞蛋殼拿鐵、蟹殼拿鐵、真橘皮拿鐵、梨子拿鐵……好好好,都這麼玩是吧,都是我的神!
圖片依次來自小紅書@葉綠素、@Dried Flower、@士武部南、@Alien👽
說實話,我真的很佩服大傢能用這些當“咖啡杯”還能拉花的,因為拉花沒那麼容易,如果濃縮咖啡做不好、奶泡打不好、咖啡師手藝不行,都做不出漂亮的拉花,還蠻考驗功力的(星爸爸的很多咖啡師都未必有上面幾位拉得好)。
除瞭蔬菜瓜果,烘焙類也很適合做“咖啡杯”。
👇 將餅幹做成杯子形狀,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啃餅幹杯子,咖啡和點心二合一。
用曲奇餅幹做杯子 | 阿肚 拍攝
👇在新疆,馕挺身而出,尤其是中間有個凹陷、個頭如貝果般大小的窩窩馕,實在太合適瞭,更有網友賜名——窩馕啡,雅!
馕拿鐵 | 圖片來自小紅書@ Halime
👇 麻球拿鐵,隔著屏幕都能聞見香味,兩口悶完濃醇的咖啡,再吃掉裹滿白芝麻的炸麻球,香迷糊瞭。
麻球拿鐵 | 圖片來自小紅書@Mini 氣運
當我越來越接受拿各種奇奇怪怪的食材當咖啡杯的時候,終於碰見一個當場倒吸一口冷氣的對手——魚丸咖啡。很好奇咖啡師是在怎樣的精神狀態下,創作出瞭這樣一個作品。對此我必須要說:雖然我愛吃肉,也愛喝咖啡,但是真的,請肉類滾出咖啡界吧!
魚丸咖啡 | 圖片來自小紅書@這什麼鳥名
02
暗黑特調咖啡
/ 這是做菜還是做咖啡 /
如果說上面的咖啡,大部分都隻是把“菜”當成裝咖啡的容器,咖啡本身還是“正常”咖啡,那麼下面這些特調,就是直接把“菜”扔進咖啡裡,把做咖啡當成做菜一樣,尤其是“葷菜咖啡”,更是炸裂中的炸裂。
👇烤鴨咖啡,一塊烤鴨肉本肉就這樣明晃晃地躺在咖啡上,原來“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走出南京”還有這個意思。
烤鴨咖啡 | 截圖來自小紅書
👇章魚拿鐵,拿鐵裡可以加入一整個小章魚本魚。隻能說,尊重,祝福,yue……
章魚拿鐵 | 截圖來自小紅書
👇牛肉丸咖啡,真沒想到,牛肉丸和沙茶醬有一天會出現在咖啡裡。
牛肉丸拿鐵 | 截圖來自小紅書
👇皮蛋咖啡,貨真價實的滿滿半杯皮蛋和拿鐵混合,讓愛吃皮蛋和愛喝咖啡的人都捏緊瞭拳頭。
皮蛋咖啡 | 截圖來自小紅書
薑蔥雞美式、燒鵝咖啡、烤鴨咖啡、牛肉丸拿鐵、魚丸拿鐵、皮蛋咖啡、章魚拿鐵、臭豆腐拿鐵……如果拿掉咖啡兩個字,本身就是一道菜。
越是和咖啡關系不大的食材,越是能博得眼球,大部分讓大傢直呼暗黑可怕的都是肉食搭配咖啡。菠蘿咖啡VS菠蘿咕咾肉咖啡,誰能更吸引大傢註意力?結果不言而喻。
這些暗黑系特調咖啡,雖然關註度滿分,但回到味道本身,卻未必使人滿意。食材與食材的搭配是一門學問,講究一個契合度,而不能做“強扭的瓜”。可以創新,可以有創意,但不能亂創創到大傢。
就像社交媒體上風靡一時的濃縮咖啡+湯圓,被大傢稱為“中式阿芙佳朵”,雖然有人大吃一驚,但也獲得瞭不少人的贊許,畢竟湯圓這種點心還勉強能和咖啡有些融合,讓人還想去試一試。而當有人將湯圓換成生蠔,則會讓人覺得大可不必,根本不想嘗試,甚至覺得既浪費瞭生蠔也浪費瞭咖啡。
咖啡湯圓 |截圖來自小紅書
生蠔咖啡 | 圖片來自小紅書
03
創意咖啡的底線
/ 不要浪費糧食,不要隻為瞭博眼球 /
當菜單上常見的美式、拿鐵、澳白已經激不起大傢的興趣,於是一些咖啡店便開始拿特調和創意來做文章。
相比傳統的黑咖和奶咖,特調咖啡顯得更加“百無禁忌”:用咖啡打底,然後啥都可以往裡裝,水果、蔬菜、肉、果味氣泡水、乳酸菌飲料……整個菜市場和超市的能吃的東西,都可以往裡放。
菜市場 |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特調咖啡確實更容易出圈,但是,食物的目的是為瞭出圈麼?在越來越浮躁的咖啡市場,很難說某些特調咖啡創作出來的目的,究竟是為瞭“好喝”還是“博眼球”?
當然瞭,其實還有很多咖啡店真的是在認真做特調咖啡。
對於不愛喝傳統黑咖和奶咖的人來說,特調咖啡不僅看著更有意思,而且滋味也更加豐富,能更直接喝到各種食材風味的碰撞。
3杯特調咖啡丨樊北溟 拍攝
無論是咖啡還是什麼別的食物,都希望它被創造出來的最大目的是美味,是讓吃的人發自內心地贊嘆一句真好吃,而不是為瞭一時流量,為瞭拍出一張好看或者博眼球的照片。
畢竟,食物最重要的評委是嘴巴,而不是手機和社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