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熏魚、蘇式醬鴨、銀魚燉蛋、響油鱔糊、爛糊白菜等膾炙人口的經典蘇幫菜,想必在蘇州呆過的小夥伴都早有耳聞,也都嘗過不少,但是說到這些菜的名字來歷,恐怕在蘇州生活瞭幾十年的老蘇州也未必能一一作答。
不信下面舉例的這些菜,你都知道這名字裡的來頭嗎?
響油膳糊
響油是什麼油?
響油鱔糊,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辟叭作響而得名。響油鱔糊因為它的特殊廚藝,在中華美食的色香味三大要素之外,還加瞭一個聲音,成為四大要素:色香味聲。響油鱔糊的要義是這個“響”字。以新鮮鱔魚作原料,把當天宰殺的鱔魚切成絲後,放入佐料,爆炒。咸甜合宜的醬汁包裹著肉軟皮彈的鱔絲,濃稠粘糯的醬汁冒著熱氣,泛著油光、肥鱔盤踞的盤子上桌後, 將一勺滾油往鱔糊上那麼一澆,瞬間燙得蔥花吱吱作響,四周則彌漫出美好的油脂香和胡椒粉的味道,頓時喧囂四起、酣暢淋漓,小橋流水、煙花巷陌都有瞭豪氣。
母油船鴨
母油是“沒有”的意思嗎?
“泛舟夜遊”之風自蘇州山塘始,形成瞭風格獨特的船菜,而“母油船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選用太湖錦鴨,形大肥壯者,整隻鴨子走油後,放入香菇、冬筍、豬肉絲等輔料,澆入蘇州著名的母油(選優質醬油從三伏曬制到秋天後,挑其中最好的一層"母油"),在砂鍋中煨制而成,原汁原味,香飄十裡。菜的色面更是好看,醬紅的鴨子,雪白的冬筍,粉紅的豬肉,烏黑的香菇,碧綠的青菜。這道菜的口感,以"肥而不膩,淡而不薄,清而不寡,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為最佳。
雪花蟹鬥
哪來的雪花?
雪花蟹鬥是在芙蓉蟹的基礎上創作出的一道名菜,如今很難在外面的餐廳吃到。它對烹飪技巧要求不算太高,但工序繁瑣,需將數隻螃蟹蒸煮、拆解、擺盤、淋芡等多道工序,非常考驗廚師的耐心。蟹殼裝著拆解的蟹肉、蟹膏、蟹籽,上面擺好打發的蛋清,樣子清新脫俗,味道清、鮮、甜。此菜利用蟹殼的原形,借雪花之潔白突出此菜色、形、味,使人倍感蟹鮮蟹味之濃鬱,成為幾可亂真的蟹鬥花色菜,是秋季宴會著名花色菜之一。
黃燜河鰻
黃燜是一種怎樣的做法?
黃燜河鰻是一道經典的蘇幫菜,有書面記載稱"以城中松鶴樓最腴美"。它加的河鰻原料選用太湖鰻魚,燜至後色醬紅、皮肥糯、肉潔白,與黃燜著甲、黃燜栗子雞並稱"三黃燜"。一般是大鍋烹制,小鍋分次復燒後上席,味更濃厚。鰻魚肉細膩軟嫩,咸味中帶有甜味,配上旁邊的西蘭花蘸以醬汁入口,滋味更贊!
刺毛鱔筒
刺毛從何而來?
這也是一道功夫菜,需要非常精細的刀工,現在已經很少有飯店願意這樣去做瞭,一根根清晰的“小刺毛”都是純手工制作,可想而知有多費功夫。刺毛從何而來?需選用粗壯大鱔(250克左右),活宰盡血,去內臟洗凈,批去鱔脊骨,斬頭去尾,在鱔肉上剞出網眼狀刀紋,深至及皮,撒上幹淀粉。
另將豬肉糜及紹酒等佐料塗抹鱔肉,然後將鱔肉段卷成筒形。待熟豬油鍋燒至七成熱時,放入鱔筒段,炸至刀紋呈現清晰狀,瀝油取出。在旺火鍋中加入蔥段,煸得,然後將鱔筒放入,加紹酒燜透,再加醬油、綿白糖、精鹽、薑末,高湯燒沸,轉文火燒10分鐘,最後轉旺火收稠,以濕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鍋裝盤。此刻,盤中排列整齊的鱔筒,猶如“刺毛”,色澤鮮艷,濃香撲鼻。
白汁黿菜
黿菜是一種蔬菜?
黿菜,其實就是鱉(甲魚),其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等營養成份非常豐富,尤以春季的“菜花甲魚”和秋季的“桂花甲魚”最為肥壯。所以,蘇州人有在春、秋二季吃“白汁黿菜”或“清燉甲魚”滋補養身的習俗。白汁黿菜是將甲魚切成塊狀,輔以山藥、筍、香菇、蔥薑、鹽、酒等調料,煮熟後鹵汁明亮稠濃,口味咸中帶甜,是蘇州的一道傳統名菜。
甫裡鴨羹
甫裡是誰?與鴨子有毛線關系?
唐代文學傢陸龜蒙出身官僚世傢,其父陸賓虞曾任禦史之職。早年的陸龜蒙熱衷於科舉考試。他從小就精通《詩》、《書》、《儀禮》、《春秋》等儒傢經典,特別是對《春秋》更有研究。在進土考試中,他以落榜告終。此後,陸龜蒙跟隨湖州刺史張博遊歷,並成為張的助手。後來陸龜蒙回到瞭故鄉松江甫裡,也就是現在的甪直鎮,過起瞭隱居耕讀生活,後人因此稱他為“甫裡先生”。
在甫裡,他有數百畝田,屋30楹,牛10頭,幫工20多人,還養瞭數百隻鴨。這些鴨有幾種用途:勇者為鬥鴨用,美者為逗鴨觀賞用,一般鴨者為烹飪佳肴用。陸龜蒙喜歡宴請賓客,經常用自己喂養的鴨烹制菜肴,以款待文友。一次,他親自動手做瞭一道鴨羹,款待好友皮日休,皮日休大加贊賞,隨後,陸龜蒙將其命名為“甫裡鴨羹”。
甫裡鴨羹這道美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原汁原味不勾芡,五色羹濃肥又鮮,異香撲鼻誘食欲,蘇式菜香堪一絕。鎮上有句俗語:“吃著甫裡鴨羹湯,打耳光也不肯放。”現在在甪直,大小婚宴酒席,都會用這道大菜壓軸。
三套鴨
哪三套?
三套鴨是江蘇省揚州和高郵地區的一道特色傳統名菜。清代《調鼎集》上曾記有套鴨的具體制作方法:“肥傢鴨去骨,板鴨亦去骨,填入傢鴨肚內,蒸極爛,整供。”後來揚州菜館的廚師將野鴨去骨填入傢鴨內,菜鴿去骨再填入野鴨內,又創制瞭“三套鴨”。成品傢鴨肥嫩,野鴨噴香,菜鴿細酥,滋味極佳。有人贊美此菜具有“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魅力。
把三種食材放在一起,為瞭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做到去其骨而留其形。因此這道三套鴨,需要剔、敲、削等多種功夫都用到極致。刀尖稍微偏一點,皮就破瞭,整道菜就宣告失敗。取一隻宰殺好的鴨子,刀鋒探入鴨子體內,剔骨、切肉、翻轉,動作猶如事前設計好的一般精準,一隻完好的去骨鴨子便呈現出來……將骨頭取出來,不沾一絲肉,從外表看起來整個食材完好無損,並且在長時間慢燉後,還能保證菜式的外觀完整美觀。
清溜大玉
大玉指什麼?
大玉即大蝦仁。這道菜,有蘇州的格調,平淡又不失風骨。得太湖之利,蘇州味道總是蕩漾著煙波。這清溜大玉就是由太湖白蝦、青蝦而來,各領風騷於餐盤之間。如果再加上手工剝殼出肉(仁),那份精心,自會從鮮美中透出。吳儂軟語中“蝦仁”與“歡迎”諧音,意表主人的友善,因此傢宴、邀朋、會客、聚會,這道蝦仁菜總是第一個上桌。
天下第一菜
為何稱之為“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菜又名蝦仁鍋巴,亦叫平地一聲雷。蘇州民間傳說,清康熙皇帝下江南,微服出遊,與隨從走散,饑腸轆轆,來到一戶農傢求食。農婦取出幾塊焦鍋巴,在鍋內放上一些油,待油沸,就將鍋巴往鍋裡稍炸後,婦人隨手將一些剩菜湯倒入,然後盛起來端給康熙,沒料到的是,饑不擇食的康熙爺吃後竟大加贊賞,以為絕妙,於是一時興發,提筆寫下“天下第一菜”幾個大字。
因是禦筆,從此鍋巴菜成為瞭蘇州菜系裡的傳統菜肴,直到今天,凡到蘇州,尋找正宗蘇州菜館菜單上都會有這道菜。品嘗這道菜時,雞、蝦、香菇味美,西紅柿色艷,鍋巴味香,再加上清脆的奇響,可謂耳、目、鼻、舌都得到滿足,既熱鬧痛快,又中看中吃。
經典課程: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 25 本書,都在這裡瞭 全球視野下的中華文明 東亞巨變500年——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與現代世界的關系 這就是心理學——改變人類心靈探索史的十位大師 夢見墜落、掉牙、被追趕……這10種夢隱藏著你的哪些秘密? 中國方言——一部文化史 歐洲文明史50講 世界文學經典100講 |
北大醫學部教授:如何活得長、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 《統一與分裂》之後,葛劍雄又提供瞭哪種看懂中國史的方法?回望我們的精神疆土,是什麼樣的智慧支撐我們一路走來? 社會學看中國:傳統與現實 諾獎得主揭曉背後,人類的終極問題是什麼? 周濂·西方哲學思想100講 20世紀思想的啟示與毀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