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冷瞭,超適合吃羊肉的,羊肉粉落胃!”12月22日,超燃嗨吃,當黔北麻羊的香味“響起”,四周的人們都開始吶喊,這個冬至在此刻被點燃。
仁懷市第七屆合馬羊肉節在合馬鎮舉辦。

在舉辦前一天,活動地已是燈光璀璨、人聲鼎沸,沿街美食夾道,煙火氣十足,遊客從四面八方聞“羊”而來,大多遊客都想吃赤水河流域清晨的這碗粉,為何人們會有此執念?除瞭冬至滋補,想必還有其他原因。
在整個遵義地區,合馬羊肉是低調的存在,尤其是合馬羊肉粉,它沒有參與遵義羊肉粉的“奪嫡之爭”,而是偏安在千億小城的一隅。

這份底氣正是來自於,這裡的人們用釀造醬香白酒的精神在制作羊肉,說它是匠心也好,說它是區域微生物也好,毫無疑問的是,有瞭工藝的加持,為合馬羊肉披上瞭神秘的色彩。
連續五年成功舉辦的合馬羊肉節,已經成為當地一張閃亮的“名片”。合馬羊肉節已成為赤水河流域乃至遵義的一場美食盛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品嘗美食、美酒。

以合馬羊肉美食主題文化展示為熱浪,活動為遊客帶來瞭關於合馬羊肉的各種做法和玩法,醬式羊肉粉、醬式烤全羊、醬式羊肉、醬式羊肉火鍋、醬式羊肉羊雜湯等,以醬為坐標軸,讓你一次品嘗到各種味道的羊肉美食。
當清晨的第一縷微風吹來,伴著醬香味道,一碗香味撲鼻、熱氣騰騰的羊肉粉讓在場的每一位食客贊不絕口。“真是鮮、香、白、美”,大傢紛紛用各種意想得到的詞匯說出吃粉感受。

其最大特點為汁濃味醇、油而不膩、酥而不爛。人們用醬字點題,其實已經沿襲瞭上千年的農耕文明。
香飄的醬香,加上細致的刀法,讓遊客近距離感受到赤水河流域千年魅力,品味到鄉村振興中美食文化的張力,以視覺、味覺、聽覺,全方位展現赤水河獨特的農耕文化,匠心獨運貫穿瞭始終。

而成就合馬羊肉的關鍵,離不開赤水河流域紫紅泥的滋養和對工藝傳承的堅守——醬香工藝的點化。時間稍早前的赤水河畔,人們因為買不起羊肉,隻能靠釀酒來滿足食欲,久而久之也成就瞭“醬香+美食”這對CP。
在仁懷,如果醬香白酒是C位,一定少不瞭的就是合馬羊肉這樣的大菜,赤水河流域的農耕文明推動瞭“醬香+羊肉”不斷變化,因此這裡的生活才顯得五彩繽紛。

在仁懷有這樣一個鎮,以打造羊肉美食為主,就是合馬鎮。合馬古稱“罐子口”,位於仁懷市西北部,赤水河穿腹而過,是“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必經之路和重要棧道。
近年來,合馬鎮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羊養殖,采取“旅遊+”的模式,精心開發羊肉美食,打造羊肉小鎮,讓合馬羊肉香飄更遠,“羊”起產業致富帆。

目前,整個合馬小鎮現有羊肉館18傢,2020年該鎮全年羊飼養量達到1.4萬隻,年出欄7500隻左右,產值突破2000萬元。
合馬羊肉,配料精細,講究火功、長於清燉、燒烤、粉蒸。從選羊宰殺、燙刨燒烙到配料煎炒、回鍋上桌,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嚴格。

劃重點:裡面的佐料多為赤水河谷特有的天然調味植物。
合馬羊肉取料於合馬山羊,合馬山羊屬黔北麻羊典型代表,由於良好的生態環境,羊肉質鮮嫩,嚼勁十足。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穎
編輯 楊柳
二審 吳浩宇
三審 唐正平
上一篇:開零食店,加盟舌尖趣和自營的區別
下一篇:“利川紅,3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