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股又一股的寒潮到來,不少地方的氣溫已經接近冰點,熱騰騰的火鍋,成為“怕冷星人”一日三餐的重要選項。但是傳統的大火鍋需要多人共食,又讓“社恐星人”難以接受。
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一人一鍋”小火鍋,就很好調和瞭冬季溫暖飲食的需求和人數太少之間的矛盾,成為相當一部分都市白領的首選!據多傢媒體報道,一些熱點地段開的小火鍋店,就餐高峰經常需要等位。
在人們的印象中,小火鍋在幾年前曾經火過好一段時間,後來又歸於沉寂,沒想到現在又掀起新的浪潮,其中究竟有什麼秘訣呢?
小火鍋,有什麼好?
首先是價格。現在打工人吃個飯可太難瞭,打開社交媒體,動不動就是“月薪2萬,吃不起一頓中式快餐”、“月薪2萬,吃不起面包”,幾乎所有的品類,都成瞭身價倍增的對象。更為關鍵的是,花瞭這麼多的錢,吃到的可能是微波爐加熱的料理包。至於自己在傢做飯?一天工作下來,可能連糊弄的“白人飯”都沒有力氣做瞭。
從人均來看,小火鍋對於打工人則顯得非常友好:人均30-40塊,基本就是一頓中式快餐的價格,就能吃到一頓熱氣騰騰的飯菜,有的小火鍋甚至還采取自助方式:隻要花上幾十塊,就可以在幾十種葷素菜中任意搭配,吃到飽為止,主打一個劃算!
以某自助小火鍋為例,進店是59.9元/位,鍋底、小料、飲品全部包含在內,目前暫時不提供牛羊肉等肉品,有應季海鮮,比起動不動三位數自助餐的價格,顯得非常親民。
即使是非自助的小火鍋,現在各傢為瞭搶生意,也是各顯神通:某知名火鍋品牌,在部分門店推出瞭37.8元/套的“100%原切肉小火鍋”,言外之意是拒絕拼接肉,無形為自傢食材質量做瞭廣告!
總而言之,“性價比”無疑是近日小火鍋翻紅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加入這一賽道的,不僅有靠小火鍋“一招鮮”的新興品牌,還有放下身段的傳統連鎖火鍋品牌。
誰在做小火鍋?
企查查數據顯示,全國存續、在業的“旋轉小火鍋”的相關經營企業超1萬傢,基本屬於個體工商戶,且集中聚集在下沉市場為多,畢竟,一二線城市早已被正餐連鎖火鍋品牌所占據。
這與人們的主觀感受相一致,以往的小火鍋,往往以路邊店的形式存在,即使出現在商場裡,往往也是茍在B1或者B2這樣的角落,很少出現在三樓以上——那裡是連鎖品牌餐飲的地盤。
但是現在隨著人們特別是青年人消費觀念的改變,追求性價比日益成為消費者的選擇,“兩個人吃火鍋吃掉幾百上千塊”越來越難被消費者接受——同樣的花費,自己在傢買點食材調料,恐怕能直接吃上十天半個月——說句實在的,火鍋又不需要特級廚師證書才會做,無非就是把食材燙熟而已。
消費者的新要求,是一系列知名小火鍋的催生動力,近年來一些區域知名連鎖品牌,如盛香亭轉轉熱鹵、農小鍋、森季旋轉火鍋等,均出現在人們眼中,有的還沖出自己的誕生地,走向全國,走向一二線城市。
全國部分旋轉小火鍋品牌開店情況統計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
當然說到小火鍋,不能不提目前港股上市的“小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
根據財報,2023上半年呷哺呷哺收入28.46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銷售額由去年上半年的10.64億元增長29.5%至13.77億元;湊湊銷售額由去年上半年的10.24億元增長36.8%至14.02億元。
凈利潤方面,呷哺呷哺期內利潤扭虧為盈,由去年上半年的虧損2.78億元轉盈,錄得利潤210萬元。在營餐廳總數則由去年上半年末的1008間增長至今年同期的1094間,包括中國大陸1080間餐廳,海外地區14間餐廳。
需要指出的是,呷哺呷哺母公司旗下主要有兩個和小火鍋相關的品牌:其一是偏向性價比路線的呷哺呷哺,同期的客單價58.4元左右,而相對高端一些的湊湊則能達到144.2元。而前者,顯然更符合前文對“小火鍋”的定義。
對於未來發展,呷哺呷哺表示,目前在大陸地區呷哺呷哺品牌預計2023年將開140傢新店;而湊湊的開店速度則有所下降,2023年從原計劃的70傢門店下降到45傢門店。
小火鍋之所以能夠做到相對“親民”的價格,和采用的服務模式密不可分。小火鍋模式一般隻提供單人用餐位,所以更適合一人食,或者兩人最佳。與此同時也減輕瞭對服務員的要求;前廳的話安排一兩個服務員就可以,甚至用保潔來直接收拾桌面;至於後廚,隻需要會簡單的擺盤,因而用工相對更靈活,甚至可以大量招聘兼職學生。
面對著消費者越來越“刁”的要求,一些傳統連鎖餐飲企業也開始擁抱小火鍋,殺入這一全新市場。
就以火鍋“一哥”海底撈為例,就在一個月前,海底撈推出瞭人均不到80元的子品牌“嗨撈火鍋”,佈局中低端火鍋市場,更不用說早已存在多年的海底撈品牌“一人食”火鍋。而近期海底撈推出的“科目三”,一定程度上也是為瞭俘獲年輕人的心理。
小火鍋除瞭讓品牌“錦上添花”,也可能會讓過氣的品牌煥發“第二春”,小肥羊就是這樣的典型。
昔日的小肥羊,曾經是“中華餐飲第一股”,但後來由於經營策略上出現瞭一些問題,被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集團接手,而百勝集團似乎並不擅長中餐運營,導致小肥羊出現“關店潮”。小肥羊的門店數量自2019年連續四年下滑,合計凈減少127傢門店。
但是現在,小火鍋的興起,讓小肥羊找到瞭新的賽道。據公開報道,小肥羊的上海某商場店,開啟瞭“旋轉小火鍋”模式。鍋底10元起,15封頂,羊肉、牛肉等菜品,最貴15元一盤,整體一頓吃下來,客單價在80左右。至於這個價格是否親民,可以說是見仁見智。
這樣看下來,小火鍋似乎是一門極好的生意:有相對明晰的生意模式(無非就是火鍋)、相對低成本的投入(開飯店門檻算是比較低的瞭)、還有極其穩定的客群(看中實惠的年輕人)。但是問題在於,錢,真的那麼好賺麼?
創業小火鍋?三思而後行
和其他餐飲行業類似,小火鍋經營業績最考驗和最直接的指標,便是門店復購率和客流用餐頻率。為瞭達到這兩個目標,很多店傢使出渾身解數,但效果如何隻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為瞭提高門店復購率,一些店主采取送優惠券,推出特價團購等手段,但這些手段吸引來的客流,忠誠度很值得懷疑,往往隻能吸引一堆“羊毛黨”;至於客流用餐頻率,現在的消費者都是非常善變的,往往是哪裡有優惠,哪裡有特色,就去哪裡消費,除非你的店有什麼別人無法替代的點,否則憑啥來你的店裡。
此外小火鍋雖然便宜,但食材安全也時刻馬虎不得,否則一旦出現相關事件,口耳相傳,對商傢品牌形象的傷害是潛在的。
更加重要的是,創業小火鍋,一點也不!便!宜!
其實這和其他行業一樣,要想開一傢店,加盟費、設備費、房租、裝修費、人工……測算下來,沒個幾十萬根本打不住。據公開報道,有人開小火鍋店,還沒開始賺錢,就投入瞭50萬元。
至於開業以後如何賺錢,更是門道滿滿,特別是對於自助店:菜品的種類、擺放、上菜次序……這些都有講究。稍微一不註意,就有可能造成成本失控,最終“創業未半而中道失業”,乖乖回去上996的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上一篇:原创 ONYX曜俪酒店集团在华路演,以期推动旅游增长
下一篇:泰国之旅的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