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六7點,吳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總有一批法律專業人員坐堂為市民提供法律咨詢。因在市民買菜或晨練後的早間而被親切地稱為“法律早市”,20年間“早市”共接待咨詢25000餘人次。
12月6日舉行的吳涇鎮憲法宣傳周暨星期六法律服務早市20周年活動上,一個新點位也已開出,吳涇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作為西片區早市揭牌,屆時將為更多市民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
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群眾對法律服務需求持續增長,在吳涇司法所的發起號召下,2003年7月“星期六法律服務早市”出現瞭,也是全區最早成立的法律服務志願團隊,主要由社會組織參與的公益性志願者隊伍構成,面向社區居民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幫助,結合各類時事熱點事件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化解群眾日常生活矛盾糾紛,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便捷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
“法律早市”志願者陸璽是2006年加入的。“懷著發揮專業知識為群眾解憂的志向我加入早市團隊成瞭法律服務志願者,自此我每周六早晨都會來到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或走進社區居村,傾聽群眾訴求,和團隊老師一起無償為居民提供法律服務,17年來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為居民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25000萬餘人次
“問題很小但都關乎利益,有人立瞭個遺囑,說你幫我看看;也有說我鄰居噪音大,有啥合法維權途徑……”陸璽說,17年的服務經歷讓她深刻體會到基層群眾對優質法律服務的迫切需求,期待法律工作者能幫他們擺脫困境解決困難。
“有時老百姓碰到的問題非常復雜,對新法律新政策會疑惑,我們耐心解釋溝通,結合身邊案例講解,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及時反饋並上報,尋求解決策略”,陸璽說。
對舊改小區送服務上門
除瞭每周六的早市,這支隊伍還為區域九大園區、大中小型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最近龍吳路5530弄吳涇新村實施舊改工程,碰到相關法律問題較多,他們就與社區法律服務窗口配合,將設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點位暫時搬到小區內,為居民構建瞭一張全天候全覆蓋的法律服務網絡。
早市直接開進瞭5530弄吳涇新村
“小區舊改,居民碰到法律問題較多”,吳涇司法所所長王雨峰說,有的住戶認為改造房屋設計不合理,參與咨詢的法律工作者聯系瞭設計師與其一對一溝通交流,在房屋結構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意見交換達到合理效果;還有涉及舊改後老人贍養困難的問題,根據排摸情況分析,協調開展傢庭會議,促進傢庭成員共同協商解決老人居住照顧等問題。
與此同時,志願者還利用各類宣傳陣地資源,向老百姓詳細解釋說明舊改相關政策,解答居民群眾各類有關舊改的各類問題,讓大傢認識到舊改帶來的居住環境改善,加深對於舊改工作的認同感和支持度。
舊改中的龍吳路5530弄小區
“這麼多年,無論刮風下雨還是艷陽高照,這支隊伍都會準時出現在早市窗口,這是最不容易的”,王雨峰表示,20年間經過不斷豐富發展,“法律早市”取得良好口碑,“遇事找早市”已成吳涇居民的共識,服務人群也從最初的中老年群體,擴展到企業HR、創業者、全職媽媽等年輕群體,司法所全體職工也是志願者,有時也會接待咨詢。
法律早市將推“升級版”
“早市”起初在吳涇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設點,隨著良好口碑的建立、群眾知曉度的提升,距離較遠的西片區居民提議希望“早市”增設點位,經民意征詢和通盤考量,最終確定在吳涇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早市”西片區工作室,為周邊居民就近提供法律服務、咨詢、幫助。
“今年是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星期六法律服務早市’也迎來瞭第20個年頭”,王雨峰表示,將更好地探索踐行新時代“楓橋精神”,不斷提高法律素養服務水平,為老百姓提供更優質的法律服務。區司法局局長張珺認為,周六法律服務早市這一品牌項目扛起瞭普及法律知識、調解民事糾紛的法治重任,將“紙上”的憲法轉化為“行動中”的憲法。
“早市”西片區工作室,每周六上午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法律早市”還將進一步升級服務、擴大效應。為高質量開展立法聯系工作,吳涇鎮將人大立法和普法工作聯動拓展,分別在紫竹高新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閔行區教育學院附屬友愛實驗中學、華東師范大學閔行永德實驗小學、吳涇鎮社區學校、紫竹半島居委、和平村新設6傢信息采集站,進一步擴大立法聯系覆蓋面。
星期六法律早市
每周六8:30—10:30(根據季節作相應調整)
1.吳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龍吳路5533號,目前暫不開放);
2.吳涇新村(龍吳路5530弄40號,正常開放);
3.吳涇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永德路1023號,正常開放)
崔松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