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我騎著電動車送孩子上學,經過一個擺地攤賣羊肉湯的攤位前,看到鍋裡熱氣騰騰的羊肉湯,聞到一股羊肉特有的刺鼻的腥味,頓時讓我的思緒拉回瞭30多年前的一個冬天。
記得,那年的冬天很冷,雪下得也很大,但我們一傢四口其樂融融。爸爸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從街上買來羊油,全傢都很興奮,他說羊油可以煉油、可以給我們做煎餅吃,羊油吃瞭暖和等。爸爸說幹就幹,他先把羊油切成小塊,媽媽燒火,羊油在鍋裡發出滋滋的聲響,不大一會兒,一盆油呈現在我們面前。鍋裡的油渣還可以用來炒菜。接下來就開始用羊油做煎餅瞭,我和哥哥都期待著羊油煎餅,爸爸做好第一個就拿給我和哥哥吃,我迫不及待咬上一口,的確很好吃,也沒有羊油的腥味,那個味道至今難以忘記。
現在想想,應該是傢裡窮,買不起羊肉,難道羊肉不好吃嗎?兒時的我,壓根就不知道羊肉的味道。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為瞭改善夥食爸爸想著法兒給我們做好吃的。現在生活條件好瞭,再去吃羊油做的煎餅時,早已經沒有瞭兒時的那個味道。難道是羊油味變瞭嗎?還是我們現在生活水平提高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