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溫低,炒菜的話可能還沒吃幾口,菜就涼瞭,因此火鍋也就成瞭很多人在冬季的選擇,隨便一鍋亂燉,既好吃又能吃的熱乎。
在吃火鍋的時候,很多朋友都會放一些香料來調味,如八角、桂皮、蔥、薑、蒜之類的,這些香料都比較常見,在市面上也能買到。
而除瞭這些香料之外,在我國的一些農村地區,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香料,這些香料不一定在市面上能夠買到,需要自己去采挖。
本期,我就給大傢介紹這麼一種市面上不一定能夠買到,但在農村野外能夠尋找到香料,它自帶桂皮香味,冬季用來燉火鍋很美味,還能健胃養脾,值得認識。
自帶桂皮香味的小野草
這種香料是一種很不起眼的小野草,說它不起眼,是因為它真的很纖細、很矮小,在草叢堆裡,你不彎下腰仔細看,都很難發現它,這種小野草就是“土丁桂”,在民間有毛辣花、銀絲草、過饑草、小鹿銜、鹿含草、小本白花草、石南花等俗名。
土丁桂是旋花科土丁桂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貼地生長,其葉子呈長圓形,橢圓形或匙形,先端鈍及具小短尖,基部圓形或漸狹,兩面或多或少被貼生疏柔毛,或有時上面少毛至無毛,中脈在下面明顯,上面不顯,側脈兩面均不顯。
土丁桂的植株通常也不大,就我個人所見到過的,通常都在20厘米左右的范圍,這放在草叢堆裡,絕對屬於不容易被註意到的一類植物。
不過,雖然土丁桂不太起眼,可在我國南方的一些農村地區,卻很受老百姓的喜愛,因為土丁桂是一種可以作為香料使用的植物。
比如在福建一帶,土丁桂就常被農村的老百姓使用,原因之一便是它自帶桂皮香味。隻要稍微靠近土丁桂,你就能聞到它植株上散發出來的桂皮味,若是放在水裡煮一下,它桂皮的香味更濃。
這一特性,使得它在民間常被當作香料來使用,常用於燉煮一些肉類,為湯提鮮。其實,早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土丁桂就是民間較為常見的傳統香料,隻不過後來隨著各類香料紛紛出現,這種傳統香料逐漸淡出,隻有部分農村地區還在使用。
土丁桂的其他價值
土丁桂除瞭能夠作為香料使用,其本身還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材。根據記載,土丁桂全草都可藥用,有著散瘀止痛、清濕熱、養胃健脾、助消化的作用。如《福建民間草藥》裡就這麼寫:“過饑草,清熱瀉火,澀精益陰。健胃,可做香料燉湯。”
可以說,這土丁桂雖然不起眼,可卻藥食兩用,對於喜歡在冬季吃火鍋、煲湯的朋友來說,土丁桂十分值得認識。
土丁桂如何使用?
根據我個人使用過的情況來說,土丁桂的使用方法很簡單,將整株采挖回來之後,隻要清洗幹凈就能使用瞭。無論是用來燉雞、燉鴨、燉排骨,還是用來做火鍋中的香料使用,都是十分不錯的,可以讓燉出來的湯、火鍋都很美味,還能讓你養胃。
至於土丁桂哪裡有?那可太容易瞭,這種植物在我國分佈很廣,基本上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區均有分佈,多生長於生於海拔300-1800米的草坡,灌叢及路邊,尤其在農村野外,尤為常見。而且由於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冬季也是能夠采挖到的。
大傢若是對土丁桂這種帶有桂皮香味的植物感興趣,也可以自己去野外采挖哦。
各位朋友,你認識土丁桂這種植物嗎?你用它燉過火鍋嗎?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