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最後一天,我們特意改簽瞭晚一班的飛機回上海,可不就為瞭多吃頓午飯!
盧記正街飯店始於1977年,能在玉林立足四十六年而屹立不倒,想必有兩把刷子,我們來一探究竟。
當天的空氣指數爆表、污染橙色預警,可大傢完全不介意,樂呵呵地坐在露天吃飯、等位,我們也匯入瞭這歡樂的人群。
戶外氣溫才十多度,服務員勤快地幫每桌客人拉來瞭暖氣燈,才開瞭一會兒,就一盞盞熄滅,因為菜一上來,整條街都熱火起來!
麻辣水煮魚,感覺借瞭火鍋的底料,辣椒用得猛、花椒下得狠,還放瞭很多香料,非常火爆。
吃的時候撥開密密的花椒,再撇掉一層紅油,魚片新鮮又滑嫩,撩底下還有大塊兒的豆花、土豆和藕片,感覺這一鍋濃烈能抵禦成都的霧霾。
肥腸血旺沸騰上桌,同樣是紅油打底,但沒什麼香料,撒瞭把耙豌豆,加入肥腸,帶來更多豬下水氣息,鴨血大塊,吃得也好過癮。
回鍋肉復原瞭老法的旱蒸,並非二刀肉,也不是一鍋成菜,而是選瞭五花肉,多加一道蒸的工序,厚切再炒,很是討巧,肉兩面金黃,更軟糯入味,郫縣豆瓣、豆豉、甜面醬和青蒜苗仍依循正統。
宮保豆腐,改雞丁為雞蛋豆腐,掛糊油炸自帶厚殼,再燒個宮保味型,經典的煳辣荔枝味,酸中帶甜,前面兩道菜吃得辣瞭,夾粒甜咪咪的花生米剛剛好解辣。
看我拍照,經理跑來特別介紹自傢的歷史,原來,他們傢原本叫青龍正街,做的是老派菜,後來老師傅不做瞭,就把品牌更新為盧記,推出創新的川菜,眼下,店裡隻有一道菜是老店保留下來的,那就是鹵鴨,用的是當年的老鹵,這麼一說,必須加菜!
鴨子瘦瘦的,鹵得很透瞭,帶著濃鬱又深沉的香料味道,越嚼越香、果然老道。
最後點一份熊貓冰粉,因為我喜歡花花呀!熊貓是棉花糖做的,不舍得吃。
轉頭偶然發現服務員為等位的客人送上小點心,是桂花米糕!厚著臉皮問店裡要瞭一份,甜美溫暖帶大米的發酵香,吃巴適瞭。
吃不完的菜打包,帶回上海下酒,一如既往……
離去機場還有大半個小時,散步到玉林綜合市場,有人說這兒是網紅聚集地,我看多的還是本地的安逸,老人們聚在花園裡擺龍門陣,來買菜的人絡繹不絕,從雞鴨魚肉買到美麗鮮花。
大哥叉起臘乳豬給我看:“這個角度的豬臉最漂亮!”
瀘州臘肉叫人回憶起我們曾專程去吃古藺雞和豆花(點擊可見)。
不但有醃臘肉,也有活殺豬,鮮殺麻羊的攤兒擺得好粗獷。
邛崍的雞蛋特別在哪裡?我想去吃那兒的臥龍渣渣牛肉。
看到大邑來的酒坊,想到瞭“窗含西嶺千秋雪”。
看到各式辣椒花椒,我腦中已經開始幻化出鹵味、串串、冒菜……香料我常從底料裡撩出來看,今天來認認幹貨,桂皮、香葉、草果、茴香籽已經熟瞭,白扣、草扣、砂仁、山柰、梔子、白芷就很難辨別,本地人來,真的是按照自傢的配方各抓一把買回傢燒菜!
火鍋底料傢傢都在賣,每傢看上去都有獨傢秘方,走到黃老三跟前,大爺把料包湊到我鼻子底下:“你聞聞,我們自己炒的,香得咧!”
轉彎一傢來自青川,姑娘叫紅霞,她拉著我悄聲說:“這個市場裡的火鍋底料都是大廠做的,不是橋頭就是名揚,我們傢是自己的小廠,你不買也沒關系,道理我要跟你講明白……”
還是沒忍住,買瞭包底料,姑娘還額外送瞭我一瓶香油,在傢吃火鍋的時候可以蘸,然而一個小時後過機場安檢的時候被沒收瞭,傷心瞭好一會兒。
市場周邊還有好多開瞭二三十年的老店,冒烤鴨、冷吃魚、抄手水餃、清真肺片、手撕烤兔……光是看著都饞,好想買點鹵味回傢下酒,但手上已經拎著一大袋打包盒瞭。
附近還有好多網紅美食,要趕飛機瞭,來不及排隊,快速拍照留念。
試問,這樣的玉林,誰能不愛?每次來成都,都會來逛逛,除瞭白天的美味,還有夜晚的精彩,有機會下次寫……
成都菜場,還寫過尋常而美好的一傢(點擊可見)。
更多成都美味或全世界的菜場,歡迎點擊文首的合集。
微博:吃心一片兒
小紅書:一片吃心
更多美食請點擊一片吃心主頁
搜索欄輸入關鍵詞或有驚喜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