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行業集中化的大環境下,原酒企業轉型是必然選擇。尤其對於作為單純的原酒輸出的川西產區來說,換道不易,更需要勇氣。
在有著“川西酒鄉”之稱的大邑王泗鎮,成都蜀之源酒業就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釀好酒的基礎上,堅定走特色化的品牌建設之路,明確“原酒+瓶裝酒”雙品牌發展戰略。同時,通過打造蜀酒文化旅遊綜合體,推進酒旅深度融合,持續註入文化動力。
40多年風雨兼程,歷經五代傳承,蜀之源從歷史長河中積淀深厚底蘊,在新時代、新變革下搶占先機,堅定品牌自主化步伐,為成都白酒、四川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大邑力量。
原酒產業遇困
川西產區待破局
隨著中國酒業持續轉型升級,中國白酒不斷向優勢品牌、優勢品質、優勢產能、優勢產區集中。所謂“世界白酒看中國,中國白酒看四川”,四川白酒不僅“甲天下”,更是“調天下”。
依托千年歷史沉淀,川酒以生態、品質、文化等核心優勢,樹立起根深蒂固的好酒形象。作為中國白酒發源地之一和中國白酒產業發展核心區,四川白酒的產銷均穩穩占據中國白酒行業的半壁江山,企業和產區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數據顯示,2022年四川省白酒產量348.1萬千升,較2012年增長17%;實現營收3447.2億元,較2012年增長106.2%;實現利潤754.7億元,較2012年增長157.9%;全省白酒產業產量、營收均占全國的52%,利潤占全國的34%。而在行業進入新周期的當下,川酒在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原酒轉型、產業升級等多方面也面臨著新的考驗。
成都是川酒五大產區之一,以邛崍、蒲江、大邑、崇州為重要組成部分,大邑生態資源豐富,釀酒歷史悠久,是“中國著名白酒原酒生產基地及OEM加工基地”。資料顯示,目前大邑全縣白酒年生產量達10萬噸以上。
但隨著市場環境變化,白酒產業升級,競爭格局中品牌酒企的實力較量需要,許多從以前外購大量基酒到現在全部自釀、部分外購的急速轉變,導致單純的原酒生產企業陷入發展困境。受制於人的尷尬、沒有話語權,是許多基酒方的共同無奈。
“大邑所在的川西平原是以原酒生產為主導,知名度很高,美譽度不足。”中國白酒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柳曾提到:“沒有大品牌引領,是大邑的最弱項;大邑全縣沒有統一思想發展白酒產業,這是當地酒業最大的問題。”
面對行業現狀和挑戰,大邑積極求新求變,選擇打造“白酒+”新生態和融合式發展齊步走戰略,實現品牌化落地,深挖酒旅文化資源,為川酒增添新動力。
在被譽為“川西酒鄉”的王泗鎮,大邑以2012年成立的王泗食品產業園作為白酒產業發展基礎,在仍保留原酒基酒以及OEM代加工業務的同時,逐漸推動大邑白酒企業轉型,深入推進質量、標準、品牌的三位一體建設。
在楊柳看來,白酒產區的支撐是“一大”,有大企業支撐帶動的、中小企業集聚的產區才會比較活躍,才會形成品牌效應。創建於1979年的成都蜀之源酒業無疑是“領頭羊”。40多年風雨兼程,歷經五代傳承,蜀之源如今已成為大邑縣酒業兩傢規上企業之一。
“如果酒企能夠專註於做一件事,即便面臨產業升級,包括工藝品質、技術方面的升級和迭代,也能跟上時代的潮流。”蜀之源在酒莊建設、酒企建設、品牌建設等多方面持續發力,引領著大邑產區特色化、協同化發展。
四十餘年兼程
好山好水釀好酒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巍巍雪山,磅礴連綿。冰雪融水潛進土底,浸潤原野,滋養著大邑這方沃土。在王泗鎮,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自然生態優勢,蜀之源酒業傳承大邑數百年古法傳統工藝,結下瞭與美酒的不解之緣。
明末清初,曾為禦用酒坊天龍燒坊門下弟子的總兵王泗將軍屯兵於大邑城西,率部鎮守尚河村一帶,在亂世中保得一方平安。百姓以酒犒勞將士,將軍飲後贊嘆“酒鄉刃甲釀美酒,醉世神工代代傳”,此後王泗鎮一帶酒業大興。
為感念其功績,百姓將他鎮守的地方稱為“王泗營”,把天龍燒坊稱為“將軍燒坊”,所釀之酒被譽為“蜀酒之源”,傳承至今。王泗將軍的美談,王泗白酒、“蜀酒之源”的底蘊,讓蜀之源講好品牌故事有瞭底氣。
四十多年,從當初一個不起眼的村辦小作坊到今天的四川知名品牌、全國馳名商標和國傢級3A景區,蜀之源經歷瞭創業的艱辛和激烈的市場競爭,見證瞭中國白酒行業的波瀾起伏,也與行業一起不斷進步成長。
“一群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釀造中國好原酒。”這是蜀之源酒業一直秉承的核心發展理念,堅持“誠信、責任、創新、共贏”的價值觀,以踐行工匠精神為抓手,釀造健康美酒為己任。
中國白酒專傢賴登燡曾為蜀之源酒業題詞:“好山好水生態酒,匠人匠心蜀之源”。這一句話道出瞭蜀之源酒超高的自然稟賦,以及對極致品質的堅守。
成都蜀之源酒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東面對記者采訪,曾提出一個觀點:“四川盆地是一口天然的大窖池,北邊的秦嶺、南邊的雲貴高原、東邊的巫山、西邊的青藏高原為窖壁,四川盆地特有的黃泥水稻土是窖底,盆地上空厚厚的雲層就是窖皮泥。”
整個大邑縣,就是一個天然釀酒生態園,一個優質原酒的原產地。所謂“水是酒之血”,大邑產好酒的關鍵在於“水”。在王泗鎮,從西北方向的雪山流下汩汩清泉,儲存瞭清澈甘美的地下水,為釀酒提供瞭豐富的優質水源。
同時,這裡氣候溫和、空氣濕潤、土壤肥沃,為多種釀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衍提供瞭絕佳環境。“酒是糧食精。”蜀之源酒業精選優質小麥、高粱等原料,通過糧谷的極致轉化,築牢一杯好酒的品質基礎。
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持下,蜀之源傳承古法釀造“六字真言”:水、窖、糧、曲、釀、藏,采用小窖發酵、大曲糖化發酵、混蒸混燒等傳統工藝,釀就“芳香濃鬱、綿柔甘冽、香味協調、尾凈餘長”的酒體風格。
把好質量關,蜀之源不斷提升品質的高度。擁有強大的技術團隊和省級技術中心研發平臺;與四川大學錦江學院、西華大學、中國白酒學院、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等院所高校開展常年技術合作,成立實踐基地、實驗室、工作站,產學研聯合,深入研究白酒工藝特點與風味特征,為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如今的蜀之源,年產各型原酒10000多噸,儲存能力達30000多噸,是全國唯一擁有濃香、醬香、清香、芝麻香和馥鬱香五大香型和川西平原生產能力最大的白酒企業。中國八大原酒生產企業、四川原酒20強企業、四川技術創新發展能力100強企業、蜀之源白酒釀造工藝榮獲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榮譽是對其品質價值的高度認可。
在李東看來,釀好一杯中國傳統白酒,需要做到三點:一是尊重自然,什麼地域釀什麼樣的酒;二是堅守時間,讓酒經歷時間的雕刻,實現自我變化、老熟;第三是要講好自己的故事,傳播中國白酒的美好。
中國酒莊分級管理標準牽頭發起人、中國酒文化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葉青品飲蜀之源酒後,對其品質與風味大加贊賞,認為蜀之源酒入口柔順絲滑,具備超強的“醒酒快”特質,是大邑雪山之水成就瞭美酒的個性。
講好品牌故事
蜀酒文旅添動力
中國白酒是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載體,以品質為根的好酒更需要打造文化之魂。蜀之源酒業深諳這一點,因此在守護傳統釀酒技藝、堅守工匠精神的同時,走上瞭蜀酒文化旅遊綜合體發展的酒莊文化表達之路,進一步推進酒旅深度融合,持續為品牌發展註入文化動力。
2020年,蜀之源酒業打造瞭占地300餘畝的蜀酒文化園,被譽為“中國蜀酒文化的大觀園”,先後獲評國傢3A級旅遊景區,全國首批、全省首個工業文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下設“甘泉湖·蜀之源酒莊”,打造酒道體驗、酒文化傳播平臺。
蜀之源不僅註重生產,更融於生活。景區集生態釀酒、現代灌裝、文化展示、酒體品評、酒道體驗、古窖遺址於一體,以酒為載體展現博大精深的蜀文化、酒文化、道文化、川西民俗文化等,通過旅遊參觀、現場體驗,構建消費者對蜀之源白酒的全新認知。
古代大邑有著名的“晉原古八景”——鳳凰鯨柏、虎跳出阝河、霧中明月、鶴鳴雙澗、斜江晚渡、洞口煙霞、甘泉筇竹、高堂聖燈。蜀之源酒莊就位於“甘泉筇竹”之景所在地。
作為蜀之源集團文化旅遊項目第一期核心產品,酒莊占地100餘畝,以面積兩萬多平米、深近20米的甘泉湖為核心,環湖修建瞭幾座紅木青瓦小樓。漫步酒莊,湖邊樹木蔥鬱,綠草成茵,湖中天鵝鴛鴦成雙成對,野鴨白鷺成群嬉戲,湖景山色,清風拂面,帶來萬分愜意。
酒莊內建有餐飲住宿、書屋影院、康樂健身、品酒品茗等配套服務設施,是融合白酒原糧種植、生態展示、文化創意、商務接待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是蜀之源“最美生活方式”的詩意表達。
踏入蜀酒文化園,處處彰顯酒文化特色。來到酒文化中心,這裡是蜀之源繼承和弘揚白酒文化精髓的場所和載體。“酒道館、酒道博物館、酒道體驗館”三大功能區齊全,更有蜀水流觴、竹林七賢等文化景觀,令人驚嘆。
酒道館周圍,青瓦白墻,翠竹掩映,花草繁茂。巨型仿古青銅酒樽、各類釀酒器具及頌酒詩詞書畫、各地名優白酒酒瓶、鶴鳴山和西嶺雪山彩繪墻……這些無不彰顯中國酒文化的璀璨。在川西民俗文化館,近距離接觸源自明、清、民國、現代四個時期的萬餘件川西民間藏品,感受歷史長河中的生活之美。
來到王泗酒窖遺址,被譽為“文化地標之王”,發現於1979年,2011年被列為大邑縣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內存有石砌古井、發酵池和蒸餾灶,保留瞭明末清初的窖藏特點,對瞭解川西地區古代釀酒歷史和工藝具有重要意義。“王泗白酒”古今相承,成就蜀酒濃香經典,被列為國傢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2023年7月22日,蜀之源投資5000萬元建設集白酒文化、非遺體驗基地、“微度假”等概念於一體的蜀之源甘泉湖二期項目正式啟動。據悉,項目建成後將邀請消費者深度參與“川酒文化尋根”產區體驗之旅,充分感受蜀之源“春甜、夏凈、秋香、冬綿”的釀酒工藝。
依托酒旅融合、酒文化帶動效應,蜀之源酒業撥開歷史的浪花,積極探索大邑產區特色化、差異化路徑,講好“王泗白酒”故事,提升蜀之源品牌的美譽度與知名度。
遠景戰略引領
雙引擎開啟新篇
隨著國傢把白酒產業從限制性發展名錄中剔除,白酒企業興起瞭新一輪的圈地運動。伴隨著社會發展,消費者更加鐘情於精品、優品酒水。在白酒總體產量持續遞減並不斷向優勢企業集中的今天,作為單純的原酒輸出的川西產區的各大白酒企業,轉型是必然。
為應對發展需要,2022年,蜀之源酒業正式提出“2036遠景戰略規劃”,明確“原酒+瓶裝酒”雙品牌發展戰略規劃,通過一系列舉措,到2036年使得瓶裝酒業務全面趕超原酒業務,真正實現雙引擎、高質量發展。
蜀之源城市酒窖全國首店在長春開業、蜀之源甘泉湖二期項目簽約、發佈針對中端市場的蜀三、六、九系列白酒、發佈針對高端市場的寬厚系列4款精品白酒……2023年,蜀之源集團不斷革新市場運營模式,釋放出品牌發展的強勁信號。
2023年是蜀之源實施“2036遠景戰略規劃”的第二年,在未來的十五年內將全面實施“高質量發展戰略、雙品牌發展戰略、人才強企戰略、文化興企戰略”四大戰略。“特別是在品牌建設和轉型升級上,我們舉全廠之力賦能品牌建設,致力打造蜀之源成為區域強勢品牌。”成都蜀之源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尚治豪說道。
在12月10日舉行的“2023年川酒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上,尚治豪作主題為《新形勢下原酒企業轉型升級及高質量發展》的報告分享,聚集體智慧尋求探索新形勢下原酒企業的發展新賽道。
“目前,這個過程中存在行業外部與企業內部的種種問題與困難。”他提到:“就外部而言,整體產業轉型是產區的共同課題,單靠一個企業發出的音量、整合能力及速度太弱瞭,產區、政府層面都應該積極支持和賦能。就內部而言,思想轉變和體系建設都不是簡單的事,需要堅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堅守長期主義。”
尚治豪表示,蜀之源將全面梳理制定瓶裝酒、品牌化發展的整體營銷規劃,明確定位、確定營銷推廣模式,梳理品牌體系,梳理配套的研發、供應、質量管理、財務結算體系,梳理組織職能及組織架構以及對應的考核體系。
在市場營銷推廣模式上,打造濃香型白酒OEM基地、蜀之源酒莊、“蜀之源·城市酒窖“模式,做好全產業鏈的整體賦能。好酒釀出來瞭,如何賣得出、賣得好?其中,“蜀之源·城市酒窖”實現瞭“把工廠搬到消費地”。
2023年3月,蜀之源集團探索建設瞭一整套酒企私域運營系統——“城市酒窖”計劃,打造集品牌傳播、產品體驗、消費者推廣於一體的平臺化模式,是以原酒和商品酒銷售、原酒定制、原酒封壇、城市酒窖新零售連鎖為主營業務的創新商業平臺。
目前,除長春城市酒窖外,蜀之源將積極佈局東北和華北地區,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300傢城市酒窖的佈局,最終將形成“本土市場+成都主城區市場+蜀之源·城市酒窖”為核心商業模式的全國市場三核驅動的銷售格局。
“從品牌、產品規劃,到廠商合作模式創新,到‘區域體驗中心’的推廣平臺的體系化打造,再到渠道推廣模式創新,再到具體的核心店運營體系的幫扶,再輔以線上商城,,致力於構建蜀之源完善的市場營銷推廣運營管理體系。”尚治豪表示,要全面推進從生產服務型向營銷服務型戰略轉型,從後向一體化思維向前向一體化思維轉變。
在品牌建設和消費者培育上,以“消費者”為核心,聚焦C端,通過主題活動、事件營銷等方式強化“體驗互動+動銷轉化”,進一步豐滿產品矩陣,滿足消費者在飲酒、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從內容輸出到媒介資源整合,“線上+線下”雙線加大品牌傳播力度。
尚治豪表示,蜀之源將致力於實現兩大突破。一是實現原酒品牌化突破,在“四川原酒生產企業20強”基礎上,打造全國化的原酒品牌。二是實現瓶裝酒品牌化突破,蜀之源瓶裝酒品牌自2011年推出,在10多年間摸索創新,目前已擁有蜀之源·寬厚、蜀之源6、王泗白酒、1919·藍9、蜀之源品鑒酒、蜀之源20醬酒等多個產品,逐步實現從大邑到全省的市場佈局,並延伸到江蘇、廣東等省份,加速走向全國。
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品質優勢,是四川原酒堅持轉型升級的“底氣”。《大邑縣關於促進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成都都市圈白酒產業融合發展規劃》等政策舉措的發佈實施,進一步吹響川酒加速前行的號角。
跟上瞬息萬變的市場充滿挑戰需要智慧,敢於直面考驗,搶占先機。蜀之源酒業厚積薄發張力顯現,隨著持續的個性文化全面表達,蜀之源一定會成長為川酒中一顆新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