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釀的啤酒是不是,口味骨架感差,常常寡淡如水,但是還不知道原因在哪,然後今天改糖化工藝,明天改發酵工藝,後天又不知道想改點啥。一直感覺是自己的釀酒工藝不知道哪裡有問題,其實是你是妄自菲薄瞭,當然工藝確實很重要,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大傢往往忽略瞭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原料的原因,尤其是麥芽,因為絕大部分朋友都感覺麥芽都一樣,隻要外包裝袋上寫的是麥芽就可以用來釀酒,首先在這裡先普及一個問題,麥芽也分為食品用麥芽、飼料用麥芽、釀酒用麥芽,做為一種天然谷物,從類型上還分為兩棱大麥和六棱大麥,因為兩棱大麥顆粒更加飽滿,更適合釀造啤酒。
原大麥又分為好多品種,比如你吃的大米有東北五常的大米,還有遼寧盤錦大米、或是河南元陽米,所以原麥也是分品種好壞,澳麥比較出名的有海德曼、蓋得等,加麥有辛諾基、康奈克特等,然後就是一些不知名的品種瞭。剛才說到的隻是原麥的問題,更關鍵的還有制麥過程是否嚴謹標準,對後期成品麥芽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也是小麥芽工廠和正規大廠最明顯的區別,我們今天重點討論的問題就是麥芽對啤酒口感的影響,當然麥芽隻是一部分原因,釀造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他原因還有很多,有興趣請點擊後面文字,翻閱往期文章:打造一款 麥香濃鬱,不苦、不酸、的啤酒。
一、麥芽的感官要求
麥芽的顏色是大麥原色和工藝處理過程共同作用的結果。大麥的自然顏色為淡黃至金黃,在制麥的過程中由於浸麥使麥皮中的色素物質被部分浸出,基礎大麥芽一般呈淡黃色。如原大麥在收獲期遭下雨天氣,根據程度會變為暗黃色至灰色,嚴重時還會出現黑頭、黴斑及呈粉紅色的鐮刀菌絲等情況。
麥芽的香氣成分極其復雜,焙焦溫度越高生成越多。但是很多小麥芽廠為瞭降本,縮短焙焦時間和溫度,造成麥芽香氣不足。另外相同溫度下生成量與水分正相關,如麥芽進入焙焦期水分過低,雖提高溫度香氣也不明顯。如原大麥污染黴菌或儲存期過長,麥芽會有雜味,如黴味、塵土味、紙板味等。制麥過程控制不當也會使麥芽帶來異味,如浸麥水生物耗氧量過高會帶來腐敗味,浸麥過度或通風不良會帶來酸味或氣味沉悶,溶解過度會有生青味,幹燥期升溫太快會有焦糊味等。
二、千粒重
即指1000粒麥芽的重量。一般麥芽的千粒重為29~38g。麥芽溶解程度越大,千粒重越低,因而可以通過比較大麥和麥芽的千粒重來衡量麥芽的溶解程度。如果麥芽顆粒飽滿,千粒重卻很低,則屬於溶解過度;反之,如果麥芽顆粒較小,千粒重卻很高,則屬於溶解不良。所以單看外表也不能判斷一款麥芽好壞,這個實驗我們不需要任何實驗設備,自己也可以做個檢測。
三、麥芽比重
麥芽的比重表明麥芽的松軟程度。麥芽質量越好,就越松軟,比重也越小。可以通過沉浮試驗表明麥芽的比重情況,即取定量麥芽粒倒入水中,觀察沉降情況:
沉降粒<10%,優良
沉降粒介於10~25%,良好
沉降粒介於25~50%,滿意
沉降粒>50%,不佳
三、總酸和PH值
麥芽的總酸有大麥中帶進來的,如脂肪酸,也有在發芽的過程中逐步積累起來的,其成分主要由磷酸、各種氨基酸以及三羧酸循環過程中的中間產物和衍生產物,如乙酸、丙酸、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丙酮酸等。
因此,溶解度高的麥芽,其總酸相對高。正常情況下,它與氨基氮有較強烈的對應關系。如相對過高,說明發芽條件不正常,如通風不足、浸麥過度、發芽溫度過高等,所以成品啤酒出現酸感,也不一定是染菌瞭,也許就和你的麥芽有關系
適當的酸度會增加口感的柔和性,總酸過高,會提高啤酒的酸度,引起口味不協調。特別適當制麥過程中污染瞭醋酸菌,產生的乙酸會使口感“尖酸”。總酸過低又對口感的豐滿性有影響。
發芽中分解出的磷酸鹽,對麥汁的氫離子濃度具有緩沖作用,因此麥汁的PH值波動較小。釀造過程中麥汁PH值如低於5.8,說明溶解過度或乳酸菌污染,如PH高於6.1說明溶解不足或焙焦不夠。當然這也與品種有關,一般蛋白質高的品種總酸相對較高,PH值相對較低,可溶性氮降低,蛋白質凝聚不好,也影響酵母的凝集性。
四、庫值
可溶性氮與總氮之比定義為庫值,是判定麥芽的溶解度的工具之一。按一般的標準,其值越高,說明蛋白質分解越完全,其指標如下:>41% 優,38~41% 良好,35~38% 滿意 ,35%以下一般,指標可以問麥芽經銷商索取。
庫值低的麥芽,麥汁中相應低分子氮也低,即可溶性氮低,這就影響酵母的營養,使發酵過程不正常,還使啤酒口味的骨架感差,常常寡淡如水;庫值過低的麥芽往往連帶濁度高。但是任何事情要適可而止,可溶性氮過高的麥芽釀造啤酒爽口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