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由廣州購書中心、廣東科技出版社、廣東省中醫院張忠德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嶺南甄氏雜病流派傳承工作室主辦的“《時節養生——中國人的健康智慧》新書分享會”中醫文化活動在廣州購書中心(天河店)舉行。
為許多廣東街坊所熟知的“德叔”張忠德是該書的主編。35年從醫路中,德叔既是“全國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而“新冠”三年,他連續14次出征,為全國多地抗疫工作貢獻中醫智慧;更是傢喻戶曉的“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以治療嶺南甄氏雜病流派傳統病種及呼吸系統疾病見長。
該書內含“德叔”團隊近十年的中醫保健智慧。全書一共四本,遵循“順時養生”思想,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季規律編寫,告訴讀者屬於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書中的一首首節氣詩詞,一段段民間趣事,搭配鮮活的案例,將時令的藥膳、推拿、敷貼等養生法、防病方傾囊相授。
究竟何為順時養生?這是在中醫學“天人相應”的理論指導下,按一年四季氣候、陰陽變化的規律和特點來調節人體的方法。新書主編成員之一、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急診科主任李芳教授根據書中精華,現場進行“順時養生”相關的主題分享會。
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副教授李芳
“我們的日常生活規律若是能順應天時變化,根據季節特點有意識地調整飲食、作息、生活習慣等,不僅能避免許多因季節變換所引起的常見疾病,還可最終達到天人合一、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李芳教授融合中國傳統節氣文化與中醫養生理念,指導市民進行簡單的中醫體質辨證,並掌握“順時而動,應勢而為;順勢而食,不時不食”的養生方法。
中醫文化傳承還需要年輕力量。活動現場,一群致力於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的莘莘學子登臺傾情演出“平調五臟健兒操”和“扁鵲故事”——他們是“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德叔杏林研學中隊”的“年輕血液”,通過養生操與話劇表演讓在場觀眾深切感受傳統中醫的魅力。活動旨在通過大眾養生新書推廣、公益健康講座、兒童中醫文化傳承活動等新模式,促進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助力健康中國。
采寫:南都記者 楊麗雲
通訊員:金連順
執行編輯:盧悅明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上一篇:黃酒漲價,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