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正骨手法,采用基於“筋滯骨錯”理論的手法治療,具體操步驟作為,1,以松筋手法初步處理筋滯,依次點按風池、翳風、頸夾肌、肩井、肩、肩、天宗等頸肩部穴位,再以輕手法充分放松斜方肌、胸鎖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胸小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三角肌、菱形肌和背闊肌的起止點及肌腹,2,以平樂“提拉推頂”手法及“定點彈壓”等正骨手法,松解頸椎、胸椎及腰椎椎體的骨錯位,處理肩鎖關節、肩胛胸壁及盂肱關節等的微小對位異常,3,以調筋手法再次處理筋滯,在運動中再次松解第一步中初步松解過的各肌肉、肌腱等軟組織,結合撥法分離組織黏連,解除肌肉肌腱的痙攣或慢性勞損後引起的組織瘢痕,糾正各種原因導致的肌肉、肌腱解剖位置異常。手法治療每天1次,連續治療30d。同時輔以肩部中藥熏洗、中藥塌漬治療及內收摸肩、肩臂外展、合十高舉、體後拉手、搖臂松肩等功能鍛煉。
肩凝癥的主要病變為筋傷、筋急、筋萎等筋的病變以及合並或繼發的“骨錯”,進而引起局部氣滯血瘀,氣血不通而痛。此時應遵循“筋滯骨錯”理論筋骨並重的原則,通過對病變部位的軟組織進行特定的剝離、松解和復位,調節“筋滯”的病變;通過特定的正骨手法糾正“骨錯”。中醫正骨,拍打拉筋,療效快又好,讓人容易產生信心及恒心。
中醫認為,手法治療能夠使肩關節深部組織升溫、血管擴張,從而起到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達到松解黏連、解除痙攣的目的,是臨床治療肩凝癥的有效手段。“筋滯骨錯”理論的核心治療理念是通過手法解除軟組織的扭轉、分離軟組織的粘連、糾正關節的異常位置,使肌肉骨骼系統恢復正常功能。在本病的治療過程中,先通過治筋手法使“出槽之筋”歸位、“拘急之筋”復柔,再通過治骨手法引導錯位之骨復舊,以筋骨並重的手法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防治運動過度的辦法很簡單,就是要註意運動量。對於所有運動,一般持續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在健身房裡鍛煉的朋友,可以通過心率表控制自己的運動量;自行鍛煉的朋友如果感到呼吸急促、大量出汗、頭暈,就表示快要達到運動的最大強度瞭,此時應該放慢速度,或是稍微休息一下。此外,每周運動3~4次即可。拉筋同時配合醫生的手法正骨,可更徹底的處理痛癥與相關疾病。
易筋經,健身氣功,中醫經絡拍打拉筋,拉筋方法,氣短力虛,腰背僵直,筋萎骨硬,關節酸痛。動一動就氣喘噓噓,行動不夠靈活,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通過抻筋拔骨、旋轉脊柱、屈伸肢體的健身氣功?易筋經的習練,可以改善癥狀,身輕體健,氣足神旺,緩解痛苦。
易筋經,健身氣功,中醫經絡拍打拉筋,拉筋方法,如習練健身氣功?易筋經“倒拽九牛尾勢”:形似挑擔,弓步伸臂,依次握拳,旋腰帶臂。意握牛尾,重心後移,屈肘內收,目視拳心。氣隨行運,伸臂擴胸時吸氣,收臂拽拉時呼氣。形意氣合,力貫兩臂,調練心肺,提高四肢肌肉力量及活動能力。十二筋經的走向與十二經絡相同,故筋縮處經絡也不同,不通則痛。
易筋經,健身氣功,中醫經絡拍打拉筋,拉筋方法,三盤落地勢,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屈膝下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