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南方朋友,都觉得吃馒头可怜? 南方人为啥不爱吃馒头 南方人对吃馒头的看法
admin
2024-04-13 11:01:14
0


“吃馒头到南方人这儿还变 绣花活了,搁我们那儿得让人笑掉大牙。”

餐桌上的山东朋友忍不住吐槽。在他的对面,我正用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把刚 买回来的戗面馒头仔细切成厚薄均匀的馒头片。

这绝对是无心之举,天知道这里还藏着南北分歧!

“你知道我们在家怎么吃馒头么?直接一个大碗,5个馒头起,热腾腾上手就吃。现在咱就两个人,只分一个馒头,还花半天时间你一半我一半切成片,在我们那儿简直不能忍!”

我停下切馒头的手,放出狠话“晚饭你今晚是不要吃了!” 这位北方糙汉才作罢。要知道,若不是真爱,我一南方人怎么会用馒头做主食?


是的,南方人不懂馒头。

绝大多数南方人对馒头的认知,来自蘸着炼乳的金银小馒头。偶尔家里聚餐时,大人们会点给孩子的主食,一份小馒头十二个小巧地摆在一个圆形白瓷盘里,个头比手掌的一半还小一些,一半蒸的软嫩白馒头(很可能加了奶粉和糖),另一半油炸香脆的金馒头,摆盘时交替放上,不仅模样可爱,口感也仿佛棉花糖。但我小时候,空口是吃不下去馒头的,必须把馒头浑身滚满炼乳,咬下去一股浓浓的奶香,让人停不下来。


我依稀记得大人们觥筹交错的场景,我小小的身子爬来爬去,虽然推不动桌上的大圆盘,但仍然努力 够着桌上那好吃的小馒头。妈妈看到我专注用力的样子,总会帮我推一把。我喜欢左右开弓,一手金馒头一手银馒头,蘸好炼乳交替着吃,有种“本桌之王”的霸气。

再往后,一种名叫“小脚馒头”的东西在我的家乡流行起来。临街出租的门面,一口巨大的铁锅支在前方。锅下面,铁罐改造的炉子烧着熊熊的火。老板在案台上一刻不停地揉面,搓型,将一个个仿佛“三寸金莲”小脚模样的面胚子贴在铁锅的周围。最后是给每个馒头浇一圈水,店主再盖上大铁盖。不需要十几分钟,新鲜热乎的“小脚馒头”就出炉了。

老爸偶尔会因为好奇买两个回家,就着一锅番茄鸡蛋汤当晚饭。但陌生的口感让我很难爱上,它太干了,而且实心噎得慌。所以对小脚馒头的唯一记忆,就是撕下酥脆的硬皮,那个干吃倒是真的很香。


如果一个南方人声称自己爱馒头,要不多少有点北方基因,要不跟北漂过有点关系。

我在北京爱上的第一款馒头,名叫“红豆贝勒卷”。不大的“馒头卷”,满满当当的馅料。红豆,核桃,板栗和红枣,每一口都可以吃到。面的绵甜,红豆的颗粒,核桃的坚果脆香以及板栗的绵糯在口中交织。尤其刚出炉或者刚回温,还热气腾腾的时候,每一口都带着“人间丰收”的喜悦。甚至,有种吃到了高级欧包的感受。


接纳了红豆卷,北方的玉米面菜团子,枣馒头和红糖馒头就一个个进入我的探索计划。不用着急一下全盘接受所有馒头,探索北方馒头的边界,可以放慢脚步来。吃得越多,就越能理解北方人口中那种“麦子香气”,原来是这么一种充分咀嚼后,丝丝回甜的滋味;原来刚出炉的馒头扑面而来的麦香,原来那么让人身心舒适。

陆续吃了几年后,我也终于知道了北方馒头最考验水准,也是最常见的模样,就是“戗面馒头”。


我曾跟一个做面点的山东籍吕师傅聊过,为什么南方馒头跟北方馒头差距如此之大。思考之后,他给出的答案是:南方人做面食不得法。“做白面馒头是有说法的。南方气温高,空气湿度也高,发酵就快。但很多人时间把握不好,久了就会酸。”

“第一次发酵后,一定要新掺入一些干面粉,才能保持相对湿度更低。然后还得揉干净面里的空气 —— 一定要揉干净,这很重要 —— 揉到稍硬些之后,蒸出来的馒头才有北方特有的那种嚼劲。”


似乎一语点破南方馒头的问题。

“对了,蒸的时候要凉水上锅,中火蒸。蒸出来后也别着急起盖,焖上二三分钟,一定是一锅好馒头。” 吕师傅又忍不住叮嘱。


所以做馒头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尤其是把馒头做成职业。

我租的房子楼下就有一个山东人开的馒头店。老板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和面,发面,团馒头,上蒸笼,出笼,一天要做上20多笼,只卖1块钱一个。我还认识一个做馒头批发的老李,也是山东人,雇了家乡几十个人,一天至少做1000多公斤馒头。那可是日夜颠倒的生活:每天凌晨一点多钟起床和面蒸馍,三四点钟出笼给客户送去,回来八九点钟,吃完早饭睡两个小时接着蒸,下午三四点钟出笼继续送,回来已是迟暮。


人民网多年前做过一个调研,全北京3000多家馒头加工点,员工60%是山东菏泽鄄城人,30%是山东德州乐陵人,下余10%是安徽、河南人。每年有接近8万鄄城人在北京求职,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在做馒头。

简单的说,山东人包圆了北京的馒头生产,而鄄城是里面的主力军。老李就是鄄城人,他说自己是92年来的北京,“当时村里好多人都来了,我也跟着一起来,馒头么,山东人还能不会做!”

鄄城人和北京馒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82年,老家鄄城的一对夫妇在石景山区粮店工作。他们看老家贫穷依旧,便叫侄子、妻侄等三人来京帮工。侄子是里面脑袋最灵活的,他发现北京有很多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的人,对馒头情有独钟,可粮店的馒头又限量供应卖不够,便毅然 地开始了馒头生意,迅速成为万元户。消息传播到村里,变成了全村的希望。于是到了1990年,不大的鄄城村,就有300多人开始在北京做馒头卖。他们往往携家带口,招帮工也都是村里的邻居,不一会儿就占有了“北京馒头”市场。


鄄城人也是真的爱馒头。如果你赶在我家楼下馒头店老板休息的时候,跟他扯两句,他会忍不住的想告诉你:它的老面肥可养了几十年,普通酵母完全敌不过;或者你在老李送馒头的时候夸赞几句,他会告诉你为什么馒头包圆的时候手法很重要:这样蒸好了掰开是一层层的,才能吃出整齐划一的劲道…

而热爱最极致的体现,莫过于他们如今早已衣食无忧,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馒头店。不想扩张,也不想休息。知道我日常不怎么买馒头,但偶尔看到我回家路过店门口,都热情打招呼:“装两个走?热乎的!”

久而久之,我一个南方人,也习惯了隔三差五,在北漂的出租房楼下,拎两个大馒头回家。


这可能就是我一个南方人爱上北方馒头的全部过程:在日渐熟悉的白面馒头滋味里,我不仅吃懂了麦香,吃出了甜蜜,也吃到了用心的味道。

本期作者| 季池邦

编辑|梅姗姗 斯小乐 视觉/创意|BOEN

摄影| 《风味人间》 小红书@樱花季、@独唱团wy、@欧意、@Hello宝儿、@小包纸爱吃鱼、@C128、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孢子粉、姜黄粉,资本下注新超级... 撰文 | 冰 雪 编辑 | 龚 正 随手抓一把草料,切割成粉,就是牛马的专属饲料。而将巴西莓果、羽衣...
楚天好茶,香约齐鲁!鄂鲁携手共...   鲁网9月17日讯秋染齐鲁地,茶香满泉城。9月16日,“楚天好茶山东行”济南推介会成功举办,本次推...
临沧稀豆粉暴击!配油条蘸花椒油... 在云南临沧的街头巷尾,一碗热气腾腾的稀豆粉搭配酥脆油条,再淋上一勺香气四溢的花椒油,是刻在当地人记忆...
2025年凉山州首届泸沽湖转山... 山,是摩梭人世代守护的信仰之巅。 海,是祖母屋火塘畔流淌的温柔传说。 转山转海,是摩梭人用脚步丈...
8道家常下饭菜,10分钟搞定,... 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最幸福的莫过于能迅速吃上一顿可口的家常饭菜。今天就给各位...
10句早安金句,开启好运满格的... 在每个被希望唤醒的清晨,世界宛如一本崭新的诗集,等待我们用积极与热爱去谱写美好的篇章。以下这些早安励...
2025年度泉州市导游(讲解员... 9月15日,2025年度泉州市导游(讲解员)服务能力提升培训(英文)正式开班。本次培训由泉州市文化广...
比红枣更厉害的"造血... 一、菠菜炒粉条 二、菠菜鸡蛋面 三、凉拌菠菜花生米 四、菠菜拌腐竹 五、清...
菜可以预制,信任不可以预支 “食品预制”之争, 实为“心理预期”之战。 罗永浩与西贝的这场预制菜风波,就像一根火柴扔进了汽油桶,...
机票跳水大甩卖,真是天上掉馅饼... 这阵子机票的价格,那个跌的,简直跟不要钱一样,你知道吧,后暑假,前国庆,这么个不上不下的时间段,机票...
原创 南... 南平的美食以山野鲜香、风味独特著称,融合了闽北传统工艺与自然馈赠,兼具烟火气与文化底蕴。今天小编就来...
“水牛配方”只是个商标?20款... 这两年水牛奶也是很受欢迎,还因此出现了不少网红品牌。吃甘蔗叶、菠萝皮长大的牛,口感香醇媲美冰淇淋,比...
倒计时2天|“跟着美食去旅行”... 广东的街巷 是卤香漫过青石板的浓郁 是牛肉火锅沸腾的温度 是古城夜色下的温柔絮语! 喜洋洋乐融融游广...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南门新区10... 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里,历时十年建设打造的南门新区、小红山唐家河展区将于10月18日对外开放,备受关...
原创 花... 秋天一到,街边小巷又开始飘起新鲜花生的香气。这个季节正是花生上市的时候,水煮花生、炒花生、花生酱……...
引客入银 “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 9月16日,贺兰山东麓文化内涵挖掘暨“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城市品牌推介活动在北京举办。此次推介会由银...
鼎丰真中秋重磅回归带你品味岁月... 中秋月渐圆,鼎丰真月饼再次携匠心之味与春城人民相逢。作为扎根吉林112年的老字号,鼎丰真始终以“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