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泰餐排队神话终结,老牌收缩离场,新玩家性价比破局
创始人
2025-11-24 07:22:21

哈喽大家好,老张今天带大家聊聊泰餐,提起泰餐不少人还能想起曾经动辄排队4小时的热闹场景,但如今的泰餐圈早已呈现两极分化的鲜明反差。

冰火两重天

曾经的“泰餐天花板”太食獸,2023年巅峰时全国门店超60家,进驻北京国贸、长沙国金中心等顶流商场,如今一年时间门店缩水至20家,相继退出南京、深圳、广州等多个市场,贵阳、徐州等地门店甚至开业仅一年就匆匆闭店。

同样陷入困境的还有星叶南洋料理、天泰等知名品牌:星叶南洋料理从今年2月的18家门店缩减至不足10家,厦门、上海等地门店悉数关停。

有“上海泰国菜鼻祖”之称的天泰,不仅全国门店全关,还因拖欠工资、断缴社保陷入经营异常,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执行标的达681.56万元;网红品牌迷你椰泰式大排档更是从300多家门店骤减至60余家。

但与此同时,一批新兴泰式小排档却逆势突围。2023年成立的泰破ThaiPo泰式小排档,短短时间内就在长沙、重庆、武汉等城市开出近20家门店,居里泰式小排档等品牌也势头迅猛。

这种“老牌收缩、新牌崛起”的格局,本质上是消费市场迭代的必然结果——在当下的消费环境中,“为情绪买单”的热度正在消退,“理性性价比”才是留住食客的核心。

老牌陨落

很多人会疑惑,曾经火爆的泰餐为何突然“失宠”?其实并非泰餐品类失去市场,而是传统泰餐品牌的运营模式逐渐脱离了消费者需求。

早期的泰餐品牌大多走中高端正餐路线,人均消费集中在120-160元,不仅价格偏高,门店模型也偏“重”。

以太食獸为例,其“泰餐+茶餐厅”的创新模式曾是核心优势,复古风装修、在地化改良菜品一度契合社交传播需求,但随着同类品牌增多,新鲜感褪去后,高定价与实际体验的落差逐渐显现。

再加上这类品牌普遍扎堆顶流商场,租金、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在消费降级趋势下,自然难以持续。

更值得注意的是,餐饮行业的“轻量化”趋势早已蔓延至各个品类,不止泰餐,不少日料、西餐品牌也在通过简化装修、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从而下调价格带

传统泰餐品牌固守原有模式,既没有跟上成本控制的节奏,也没有洞察到消费者从“追求仪式感”到“看重实用性”的心态转变,陨落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破局之道

虽然老牌泰餐品牌陷入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泰餐品类失去了竞争力。

相反,新兴泰式小排档的崛起,恰恰证明了泰餐仍有广阔市场,只是需要找到新的生存逻辑。

这些新兴品牌的共同优势的是精准把握了“性价比”核心:人均消费控制在60-70元,通过轻量化装修减少租金压力,聚焦泰国街头小吃等高频消费品类,既保留了泰餐的特色风味,又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

这种“小而美”的模式,既契合当下的消费趋势,也更容易实现规模化扩张。

但性价比不等于降低品质,这也是泰餐品牌需要把握的核心平衡。

在我看来,未来能站稳脚跟的泰餐品牌,既要避免传统品牌的“重资产、高定价”陷阱,也要摒弃部分网红品牌“低价低质”的短视做法。

可以尝试聚焦核心菜品,通过优化供应链控制成本,在保持食材新鲜、风味地道的基础上,打造差异化优势——比如推出特色限定菜品、优化用餐细节体验等。

此外,消费市场并非只有“高端”和“平价”两个极端,人均80-100元的中间价位带仍有巨大空间。

品牌可以在这个区间内,兼顾适度的氛围营造与合理定价,满足消费者“既想偶尔改善伙食,又不想过度消费”的需求。

餐饮行业的竞争终究回归本质,泰餐圈的洗牌只是行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那些能读懂消费趋势、守住品质底线、找准定价策略的品牌,才能在市场变化中持续走下去,而固守旧模式、忽视消费者需求的品牌,终将被时代淘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家... 标题:家里来客怎么办?学会这几道山西美食客人来了都夸赞 在山西,美食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
降温天嘴馋不用愁!8道快手好菜... 降温的天气里,总想吃点热乎又美味的菜肴来慰藉自己的胃。今天就为大家带来8道快手好菜的详细做法,让你轻...
天冷孩子总咳嗽?这8道菜要多吃... 天冷了,孩子免疫力弱,总容易咳嗽,当家长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别担心,下面这8道润肺化痰的家常菜,做...
年纪大了要养骨,别只喝牛奶,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健康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觉得养骨只要多喝牛奶就够了,其实不然,丰富多样...
男人不能说不行,建议男人要多吃... 在生活的舞台上,男人扮演着多重角色,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健康对他们而言尤为重要。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八...